•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20

    主演:宁静,张雨绮,黄圣依,伊能静,万茜,金晨,吴昕,郁可唯,蓝盈莹,张含韵,李斯丹妮,王霏霏,孟佳,袁咏琳,白冰,张萌,沈梦辰,黄龄,钟丽缇,郑希怡,王丽坤,丁当,阿朵,金莎,刘芸,陈松伶,海陆,王智,许飞,朱婧汐,黄晓明,杜华,赵兆,陈琦沅,魏大勋,杜海涛,彭磊,赵梦,庞宽,杨澜,霍汶希,李佳琦 

    导演:吴梦知,晏吉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剧照 NO.1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剧照 NO.2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剧照 NO.3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剧照 NO.4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剧照 NO.5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剧照 NO.6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剧照 NO.16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剧照 NO.17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剧照 NO.18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剧照 NO.19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节目将通过呈现当代30位不同女性的追梦历程、现实困境和平衡选择,让观众在过程中反观自己的选择与梦想,找到实现自身梦想最好的途径,发现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的选择。

     长篇影评

     1 ) 感谢周星驰,让黄圣依演哑巴

    看完第二期,我才发现,只要脸大,姐姐也能像评(du)委(hua)一样兴风作浪。

    兴风作浪的代表就是黄圣依。

    早在第一期,黄圣依就展示出极强的兴风作浪体质。

    杜华护体,给黄圣依打出让人迷惑的80分,错不在黄圣依。

    让人不舒服的是,黄圣依颐指气使的优越感。

    想调换上场次序,蓝盈莹答应调换,黄圣依没说谢谢。

    她喝过孟佳递来的水,顺手将水杯传给孟佳,大领导对待小助理的既视感。

    还有给她理裙子,提鞋子的金晨,也没换回黄圣依的感谢。

    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一个有教养的人永远不会将别人的助人为乐视为理所当然。

    因为大家都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谁也不比谁更高贵。

    事实上,黄圣依是懂得说谢谢的。

    她在点评室落座前,黄晓明主动为她理裙子。

    黄圣依对黄晓明说了“谢谢”。

    对比表演前落座,工作人员也做过类似举动,黄圣依没有任何表示。

    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和评委杜华的风格如出一辙——看碟下菜

    当然,这些行为不过是黄圣依自毁,损耗自己的路人缘。

    到了第二期,我们会发现黄圣依体内蕴含着巨大能量,她还能毁团队,三言两语搞垮艾瑞巴迪组。

    从评分来看,艾瑞巴迪是姐姐阵营中的学渣组。

    业务能力能打的不多,作精个性大的却不少

    简单分析一下,这一组的基本面貌。

    有两个专业歌手,丁当和许飞。

    有蜜汁自信优越感爆表的黄圣依,见风使舵小作精刘芸。

    话多事儿也不少业务能力差的张雨绮,业务能力一般情商不低的张萌,存在感低的吴昕。

    这支组合想要冲锋陷阵,必须要有个靠谱的队长。

    绝大多数人推选丁当做队长。

    此刻,要注意黄圣依倾斜的身体,可以推测出对这个队长,她是抗拒的。

    这个推测也在丁当提议分词时,得到了证明——她,黄圣依就是不服。

    不理丁当分词的提议,她主动出击,还要给丁当分词——后面有两句慢的,你要唱一句。

    作为第一个公开表示抗议丁当提议的人,黄圣依也在给大家传递信息——队长你来当,主我自己做。

    于是,大家都不理会丁当的安排,都在挑自己最感兴趣的词。

    队长有名无实,性格本不强势的丁当,也开始佛系,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距离公演还有十分钟,别的组已经在彩排,这个组却没有完成分词。

    丁当也很绝望,表示回天无力。

    黄圣依表示反对,来得及。

    丁当没有回答来不及的原因。

    我可以回答,就因为有黄圣依这样的作精,艾瑞巴迪才做不好的。

    除了有组织无纪律,黄圣依自始至终都有一种让人迷惑的自信。

    喜欢搞事情的刘芸,都发现艾瑞巴迪没有形成统一标准。

    张萌也疯狂暗示了,这首歌就得整整齐齐,不要只顾个人表现。

    这样的话,自信十足的黄圣依很难联系到自己。

    当许飞说这个团队有些散漫时,她才主动接话,认为自己表现地就很认真。

    看到对手《大碗宽面》的表演,黄晓明赞叹好厉害,蓝盈莹等人齐呼哇喔,伊能静惊得歌词本都掉落在地,许飞丁当神色凝重,杜华听成痴汉脸。

    黄圣依则不然,表示艾瑞巴迪好听一些。

    有时候,什么都不懂的人,真是很幸福。

    业务能力差,不服从队长安排,让人迷惑的自信心,黄圣依一直在刷新自毁模式的上限。

    她始终不明白,一个人的精彩是团队的败笔,团队从来不是万花丛中一点红的个人秀。

    一个成功的团,是要有团魂的。

    《大碗宽面》碾压《艾瑞巴迪》,不仅靠业务能力,也靠团队精神。

    搞笑的是,黄圣依点名表演的段落简直是车祸现场。

    因为她独特的唱腔,再一次成功地将团队带偏了。

    没有粉丝滤镜的评委指出黄圣依的过失,一个该跳舞的段落,不要没表演。

    可以说,黄圣依真的在用每一份行动,对得起每一条差评。

    自己当不了组长,却对组长表示不服,大半个团队的成员都被她带了节奏。

    黄圣依才是艾瑞巴迪组的最大困境。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黄圣依招人烦?

    其实很简单,她美则美矣,但没有教养。

    说话本是为了交流,黄圣依说话是让交流变成困境。

    对此,有些网友甚至会想起周星驰,感谢星爷,让黄圣依演哑巴

    早在2005年,凭借5分钟的表演,黄圣依用一汪清泪,成为很多人念念不忘的白月光。

    黄圣依也知道,是《功夫》让她蹿红。

    她曾在综艺节目中自黑,“我以为《功夫》是我的起点,没想到差点成了我的终点。”

    毕赣导演就在《吐槽大会》上毒舌黄圣依。

    “一个好导演能发现演员的无限可能性。而周星驰一眼就能看出来黄圣依台词不行。”

    毕赣的话是一种无力反驳的调侃。

    事实上,哑女的设定是故事的需要,并非对黄圣依台词不行的迁就。

    《功夫》的编剧之一曾谨昌证实了这一看法。

    从现实层面看,哑女简直就是对黄圣依命运的一语成谶。

    她不说话还好,一旦说话就是让人头疼的骚操作。

    凭借《功夫》蹿红后,黄圣依和周星驰闹得很不愉快。

    她曾表示,哪怕不做明星,也要把周星驰告上法庭。

    一场对薄公堂,两人分道扬镳。

    和周星驰闹翻脸的星女郎,不止黄圣依。

    张雨绮也曾因为经纪合约问题,与周星驰的公司打官司。

    败诉之后,张雨绮赔钱了事。

    后来,张雨绮依旧拿到周星驰的邀约,参演《美人鱼》。

    同样是打官司解约,周星驰对黄圣依的评价是“我和她不熟”。

    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打法,真壕!

    与周星驰解约后,黄圣依遇见了自己的盖世英雄——杨子

    财大气粗,是杨子的关键词。

    为了捧黄圣依,2009年5月,杨子成立巨力影视传媒,号称要为中国影视行业输血。

    黄圣依是巨力影视传媒的股东,也是唯一扶持的艺人。

    巨力影视传媒还深度捆绑香港的影视圈大拿,电影导演关锦鹏,武术指导程小东,金牌制作人崔宝珠等人。

    或许有人没有听过崔宝珠。

    事实上,她的能量不可小觑。

    李连杰创办正东影视,崔宝珠也是联合创始人。

    正东出品的《方世玉》系列,《精武英雄》等港片佳作,背后都有崔宝珠的身影。

    李连杰曾说,崔宝珠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了解这一层关系,毒粉们就能明白,为啥巨力影视投资的第一部大制作《白蛇传说》能请到李连杰。

    它就是资本与人情的共同结果。

    李连杰给黄圣依当配角,正是崔宝珠的人情。

    这部大制作并没能让黄圣依走向巅峰。

    有时候,批评明星是危险的。

    因为总有明星的粉丝跳出来发表宏论“你行你上啊”。

    对这样的宏论,鲁迅早在《批评家的希望》中给了回应模板。

    “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

    我对黄圣依的批评,有恨铁不成钢的成分。

    星女郎加持,资本护体,和同一赛道的小花旦相比,她用自己的努力把王炸打烂了。

    2009年,腾讯网联合百家媒体,票选80后新生力量。

    黄圣依、刘亦菲、杨幂、王珞丹被评为新四小花旦。

    对比有伤害。

    2011年,众星捧黄的《白蛇传说》,叫座不叫好,豆瓣只有4.8分。

    蹊跷的是,黄圣依自此跌入烂片演员阵营。

    和她同一赛道的小花旦,都越战越勇。

    刘亦菲演了一部2亿票房的爆款《四大名捕》。

    杨幂完成签约艺人到老板的转型,凭借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证明自己的人气(第9届金鹰电视艺术节最具人气女演员奖),开启10时代的顶级流量待遇。

    王珞丹也有了《搜索》和《边境风云》,收获名导合作经验。

    在她们面前,黄圣依还真是越来越黄。

    恐怕毒粉们想不到,早在入选“四小花旦”的第二年,黄圣依还曾豪气冲天,宣称“要成为下一个章子怡”。

    甚至有媒体用“赶超章子怡小菜一碟”的标题,来表达黄圣依的自信。

    那两年的章子怡很不好过 ,正经历泼墨门、诈捐门、退婚门为代表的三重门。

    章子怡沉寂了一段时间,几年后用《最爱》和《一代宗师》证明了自己。

    那些杀不死她的困境,将会让她更加强大。

    另一方面,宣称要成为下一个章子怡的黄圣依,几年后在《演员的诞生》中被打脸了。

    台下,有黄圣依想要成为的章子怡,观看演技浮夸的海娃妈。

    台上,黄圣依用浮夸的肢体动作,展示了让人灵魂出窍的表演。

    哑女变成海娃妈,黄圣依只用了13年。

    当年的白月光,抵不过岁月,变成了一粒饭黏子。

    现在看《乘风破浪的姐姐》,黄圣依依旧散发出让人迷惑的超强自信。

    并非她从白珍珠变成死鱼眼睛,而是她的自信被资本放大后,大家会发现,当年的我们或许误把死鱼眼睛当白珍珠了。

    黄圣依在《乘风破浪》的大舞台上演唱《自己的幸福》,像是豪门阔太的自我表达。

    对比金莎翻唱的那首《少年》,我觉得更适合形容黄圣依。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P.s.本文为特约稿,首发于毒药公众号

     2 ) 如果第一期有热搜(更至结局)

    仔细看了今天首播的第一期,拟了31个热搜:

    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

    杜华 女团标准

    宁静 这么多娘们在一起

    杜华给丁当打分

    丁当喊话杜华淘汰我吧

    宁静 我几十年白干了

    张雨绮 X是什么意思

    黄晓明端水艺术

    蓝盈莹初舞台第一

    乘风破浪的姐姐造型

    乘风破浪的姐姐排名

    乘风破浪的姐姐社交名场面

    仅代表杜华个人观点

    乘风破浪的姐姐选组

    宁静 我不喜欢但是我想要

    金晨舞蹈实力

    李斯丹妮RAP

    宁静吻别前的那片海

    伊能静小作文开场白

    黄圣依 作

    黄晓明 这是加分项

    张雨绮王丽坤 艾瑞巴迪最后一席

    杜华叫许飞换组

    张雨绮 肯定要站C位

    郑希怡 被不知道什么人点评

    万茜失误重来

    钟丽缇状态

    杜华脑回路

    乘风破浪的姐姐 录制辛苦

    张雨绮怼前经纪团队

    海陆 上了年纪

    赵兆 区别其他女团标准

    看到大家批评赛制、骂杜华,我倒觉得节目组把很多不同的衡量标准并置到一起进行对话。最后出来的效果非常碰撞,观众也可以从中得出——以往的女团选拔标准其实放在另一种层面上谈是不成立的、漏洞百出的,这恰恰达成了自反。

    很多姐姐清晰直接地表达自己反过来审视自身,跳出原先的视角,强调对自我不同层次的打开和提升。而这些表达也传递出了不同年龄层女性美的个体化、打破固有标签化,希望节目之后能把这些层面的探讨更深入地做下去。

    一公后谈谈对第二期、第三期看法。

    第二期的三小时临时小考的设计,可以迅速地暴露出每个姐姐的性格问题。叙事上,丁当和伊能静两个组长几乎完全反差化的对比,以及每个组内成员碰撞后产生的信息量、话题度,对一档周播综艺而言是饱满的。但作为一公之前的预热,内容呈现上还是有点不够丰富,稍有划水。希望第四期的时长能再拉长点。

    第三期,从观赏度而言,喜欢兰花草、大碗宽面和得不到的爱情三组舞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跳脱出传统女团所定义的表演风格。从故事线而言,偏爱Beautiful Love这组,大家的情感输出完整而又敏锐。

    目前看来,整体质量仍旧很高,叙事效率与质量放在今年的内地综艺里是最好的。但第三期在价值观层面和前两期比缺乏碰撞,公演单期必然会面临这种问题,希望下期能找补回来。


    看完全季最后一个舞台后,回头评分。开播至三公结束可以打7-8分,三公之后到决赛最多只能给及格分乃至不及格。三公结束是一个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是一般的选秀结束的时机,《浪姐》却只行至半程,由此导致了之后故事线几乎没什么意料之外的挖掘,叙事也愈发扁平化。


    成团夜:事实证明,在这里一切都是生意。浪花即韭菜。呵。

     3 ) 从“万人宠”到“万人腻”,其实很简单

    “人设翻车”也不能全怪姐姐,节目组“捧皇族”的态度昭然若揭

    《乘风破浪的姐姐》已经走到了第四次公演,节目组“保皇牌”也打的也越来越顺手了。

    在观众眼中,强捧“皇族”是浪姐“一手好牌打到稀烂”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节目组偏向个别选手的争议一直存在。

    甚至有网友说,万茜是节目的“明面上的皇族”,蓝盈莹是“祭天的皇族”,而李斯丹妮则是“隐形的皇族”。

    蓝盈莹几次不掩饰野心的表现,让她成为网友炮轰的对象,不仅外貌羞辱她“就是没有女主脸”,甚至被“一脸丧气、面中凹陷”这样低劣的人身攻击。

    但是万茜和李思丹妮却一直吃着节目带来的人气红利,直到近期,这两位的人设也翻车了。

    在新一期节目中,万茜组拿到了第三名的成绩,理应最后一名选择歌曲。

    但是到了万茜选择时,“端水大师”黄晓明却给她亮出了特权牌。

    既然如此,那么排名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不禁让人疑惑,在真人秀里营造人见人爱的虚假繁荣,然后败光路人缘,真的有意思吗?

    她们都是最受姐姐们宠爱的姐姐。从浪姐播出到现在,很多观众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

    我以前都没怎么听说过万茜,为什么在节目里,粉丝、观众、姐姐们都喜欢万茜?

    初舞台就有好几位姐姐,难掩欣赏:

    即便是第二次公演舞台造型一言难尽,得票也依然高居不下;

    到了三公,尽管整体表现中规中矩,万茜组依然拿下了第一名,万茜个人得票数也是一骑绝尘。

    但是在《定义》访谈中,万茜的节目播放量却排在倒数,这还是在万茜的采访引起最多争议和话题的基础上。

    第三次公演排练期间,姐姐们的备采中万茜组的采访内容一致围绕队长万茜展开。

    但是金晨的采访却被发现是7月19号补录的,因为采访中造型和妆容装饰都和7月19号机场造型一模一样。

    很难让人不怀疑,是不是照着本子念经。

    三公节目正片中,也刻意删掉了万茜不太雅观的动作,还把金晨的高光镜头剪掉,换成了万茜。

    不难看出,从头到尾,节目组都在有目给万茜立人设,对万茜的种种呵护备至,也坐实了万茜“芒果保送生”的地位。

    与此同时,节目中李斯丹妮“隐形皇族”的身份也越来越藏不住了:

    宁静想和她合作;

    蓝盈莹想请她指点舞蹈;

    张雨绮把她视若珍宝;

    跳舞PK也默认她来上场。

    李斯丹妮的实力真的就那么强吗?2011年,以《快乐女声》全国六强出道的李斯丹妮,体验了过山车的感觉。

    诚然华语乐坛并不景气,但是李斯丹妮也没能拿出可以出圈的作品,选秀时期的掌声和尖叫很快沉寂下去。

    此后,李斯丹妮开始继续参加各种选秀和真人秀。

    《舞林大会》《盖世音雄》《蒙面唱将》《明日之子》还都是与明星同场PK,后面李斯丹妮又开始参加素人选秀。

    2018年参加了《中国新说唱》,导师之一是与她在《盖世音雄》中同台竞技的邓紫棋,可惜的是李斯丹妮连海选都没通过,在正片中也并未露脸。

    2019年李斯丹妮报名了《这!就是街舞第二季》,可是也没逃过一轮游的命运,表演镜头几乎全部剪掉,彻底沦为节目的背景墙。

    在这两档节目中的失意表现似乎也印证了一个事实:“憨憨”的李斯丹妮,rap和街舞能力并没有那么强。

    节目组想捧“皇族”的心思昭然若揭,可万茜还是立着“人淡如菊”的人设。

    可是人设和红一样,是一门玄学。

    如果问娱乐圈最容易立也最容易崩塌的人设是什么?

    那一定是:人淡如菊。

    既可以将它理解为明星本人“佛系”、“不爱争斗”、“不想红只想奉献作品”的表征,也可以理解为用来掩饰“红不了”的遮羞布。

    只要有那么一两个拿得出手、过得了关的作品或者代表角色,正好又不红,就可以立一个“人淡如菊”的人设。

    但是当明星的野心有一丝丝暴露,人淡如菊就成了一个贬义词。

    在易立竞对万茜的采访中,前后矛盾的答复,让网友品出了万茜“想红又装不在乎”的样子,引发了对“万茜是不是很假”的争议。

    万茜的经纪人在发长文回应了这个争议,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我们万茜是好演员,不要红不红衡量演员的职业追求。

    行吧,不红是你们自己说的,不让评价红不红的也是你们。

    其实,本质上来说,明星就是一个品牌,人设就是对品牌的包装,如果能实现“品效合一”,也是锦上添花。

    近几年的审美越来越多元包容,大众对于有记忆点的明星尤为喜爱,但是立人设的关键就在于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为之。

    但是,人设一旦崩塌,便会再无回天之力,明星本人表现出的所有美好特质,都会被怀疑是不是演出来的。用传播学的理论来说,这就叫破窗效应,窗户破了,整个房子都会显得破败。

    随着“人淡如菊”人设的崩塌,万茜的其他人设也越来越站不住脚。

    “姬圈天菜”、“浪姐海王”、“万总攻”都是万茜的粉丝们为她冠上的称号,尽管这些名词都带有调侃意味,但是在粉丝的圈子里都算的上赞美之词。

    可是大家对万茜却不那么友好,成了大家眼里的“万金油”。

    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喜爱的总攻、天菜都是在举手投足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个人气质,而不是刻意营造出的模棱两可的人设。

    大家对万茜的印象一直是知性大方的青衣女演员,给人“沉稳自得”的感觉。

    但是,现在的万茜仿佛在吃到了人设红利之后,刻意地向“姬圈”的方向靠拢,让人觉得十分别扭。

    无论节目里还是节目外,都能看到万茜主动的和姐姐们营业。

    反观李斯丹妮这边,人设刚立起来,就崩塌了。

    作为歌手出道的李斯丹妮反而被专注演戏的万茜训教音准问题;

    曾经以性感路线示人,却硬生生凹出一个“不会涂口红”的智障人设,李斯丹妮的表现越来越让人迷惑。

    特别是万茜和李斯丹妮,在近期的节目中宛如在线发起了糖。

    观众们也很疑惑:李斯丹妮是不是和万茜故意炒CP?

    炒CP是综艺节目一贯的吸睛手段,CP的组合不限定性别和年龄,可以是男男、女女或者男女。女明星们一起炒CP就更吸引人了,进可引人无限遐想,退可解读为“闺蜜情”。

    而且女生在感情表达上本就更加外放,牵手、拥抱、亲吻等动作出现在女生之间还是常见的行为,如果是男生之间,想必会引发舆论的一片哗然。

    刘诗诗和倪妮的“为妮写诗”犹如黑白天鹅,比肩而行。

    《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和富察皇后的“令后CP”一静一动,极为互补。

    《青春有你2》中虞书欣和赵小棠的“大虞海棠”,简直是快乐的没心没肺。

    万茜和李斯丹妮“成熟大姐姐”和“年下小狼狗”的形象也的确撩拨了不少CP粉的注意力。

    但是,嗑CP的乐趣就在于若有若无、朦朦胧胧的情愫,一旦刻意的展示给公众,难免有些油腻。

    最让观众反感的还不止是人设翻车。

    三公播出后的第三天,万茜发了《Gentlewomen》的练习室版。

    袁咏琳评论说自己只穿了运动内衣、戴了沙袋很多动作没跳出来,稍微有点冲浪经验的网友都能品出来,袁咏琳对自己在万茜视频中的表现并不满意。

    有网友把万茜的操作用宿舍关系做了比喻,“舍友趁着宿舍里最好看的女孩不在,发了我们的合影,里面她最好看,而我连妆都没化,我应该生气吗?”

    简直瞬间get到袁咏琳的点。

    万茜和李斯丹妮在节目中的表现也难免有“媚男”趋向。

    二人都在节目中的标榜自己“女汉子”,这也让观众感觉她们已经背离了这档节目的初衷。

    《乘风破浪的姐姐》本是要发扬女性魅力、打破固有的偏见,而姐姐本人却还在节目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厌女”的倾向。

    《浪姐》公演的舞台上黄晓明问万茜:“为什么微博上挺你的男明星那么多?却没有女生?”

    万茜回答说:“可能因为自己性格像男生,他们都把我当哥儿们。”

    不过在万茜经纪人的长文中,却说男星集体为万茜打call是自己联系万茜闺蜜做的。

    但是袁弘微博里却说是万茜自己联系的他,让他帮忙宣传;

    秦昊也在直播中说,万茜让所有合作过的男神转发微博。

    那么问题来了,是有人在说谎,还是说万茜的微信是经纪人在用?

    万茜的经纪人在长文中回应营销过头,说团队不会把钱用在营销上,可是后脚各大娱乐账号就针对长文做出了及时反应,长篇大论地进行解读。

    相比过去,万茜和李斯丹妮都算是翻红了一把,这次口碑翻车并不见得一定是一件坏事。

    人设说到底是为了迎合粉丝赋予偶像的幻想,它既是大众记忆明星的记忆点,也是限制明星发展的一种枷锁。

    立下不会涂口红的人设,再想走性感成熟路线难免显得虚假;

    立下“像男孩”的人设,再想展现女性优雅从容的一面也显得古怪;

    立下“从不营销”的人设,到了真营销的时候就显得虚伪可憎。

    要我说,立人设这件事,要么早点立,从入行开始就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要么干脆别立,坦坦荡荡做真实的自己。

    又当又立的后果,只能是今天因人设精彩起了高楼,明天因人设崩塌楼也塌了。从“万人宠”到“万人腻”,其实很简单从“万人宠”到“万人腻”,其实很简单从“万人宠”到“万人腻”,其实很简单

     4 ) 把杜华滚粗节目打在公屏上

    一期节目下来,终于感受到了杜女士捧高踩低,多重标准的狗样子了。一个个小姐姐们都英姿飒爽的,有个性,有特色,有魅力。 虽然没有了20岁女团的那种所谓的少女气,但是岁月带给她们的不是衰老,而是沉淀下来的不同的魅力。

    最可笑的就是杜女士,自己的团都在家抠脚,出道即巅峰,有用就压榨,这种极不规范的骚操作。回过头来就看她用20岁的选团标准来定义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就觉得她对这个舞台的准备非常不够。

    这里的姐姐没有一个是白纸,而是各种各样的美味食材。你如何将她们炖成一碗美味的汤,如何将她们做成一盘独特的菜,才是制作人需要思考的。而不是思考她们因为“个人风格”太强不利于成团。(具体内容阿朵姐姐教给她了,希望她给下学费)。

     5 ) “兴风作浪”的姐姐们,让我克服了年龄焦虑

    今天下午在朋友圈偶然刷到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的消息,果断偷偷拿出手机开始划水看综艺。

    最后看到实验室的小伙伴都去吃饭了我还意犹未尽。

    我很少看这种选秀类综艺,但是这次我相信“姐姐”是不一样的。它打破了我心中对于30+女性的固有印象。

    我现在24岁,每次想到以后会到三十岁、四十岁就满满的焦虑,“少女感”好像是所有节目给我们传达的一个观念,我眼里只能看见小女孩在谈恋爱,小女孩青春无敌肤白貌美,有一大把的人爱她们宠她们。甚至好像女人一过了25岁就已经逐渐走向苍老,如果30岁还没结婚生子或者事业有成就是一个loser。

    但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让我看到了岁月带来的另一种东西:那就是阅历和底气。

    我可以看见张雨绮笑着野心勃勃地说自己就是想当c位;

    我看见宁静在被要求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还要介绍我是谁?那我这几十年白干了,都不知道我是谁;

    我看见张萌可以轻松自如地把这个节目当成一个酒会,像制片人过来挑演员一样谈笑风生;

    我看见万茜就那么安安静静地站着,我却没有办法忽略掉她那一份坚定和英气。

    这一切的一切,都太迷人了,比小女孩的青涩可爱,活泼天真自卑腼腆迷人一万倍!

    其实我在节目中可以看出来她们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我也知道,生活中的普通人其实是做不到像她们一样冻住自己的年龄,严格地管理身材。

    激励到我的其实是她们那一份坚定和底气,即使是谦卑或者高傲,她们都有自己的资本。

    我不会追求皮囊的青春永驻,我要的是这一份永远年轻的心态,以及挑战自己的勇气。

    激励我的同时也会给我一些警示。这些东西是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但不是只要在时间里被牵着走就行的。姐姐们之中,依然有人因为在职业中的地位不够被轻视,也会因为情商和口才不好感到尴尬。

    岁月赠给我们的礼物,其实是对我们拼命努力的一种奖励。

    虽然对于节目的赛制和评委的不专业感到烦心,但这期节目传递给我的能量已经足够。

    感谢《乘风破浪的姐姐》,希望姐姐们未来的路都能繁花似锦,长盛不衰,也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中年女性活跃起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女王。

    有了她们,我就不再害怕变老。

     6 ) “造作姐姐”黄龄:我出来不是要迎合人家的

    采访黄龄的那天她刚刚结束《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轮公演,她所在的团队拿到了第一名。黄龄对自己团队表现的评价是“非常满意,也实至名归”。

    黄龄兴奋地讲前一晚演出时的情况,拉票环节四个组都在为自己的组拉票,黄龄更是冲下舞台,笑笑闹闹地把观众用手指比的团队数字掰成自己团队的代号“1”。

    造作的黄龄是最出挑的。在节目第一期的介绍环节,“当接到邀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她扬起手指,用高傲又嗲的语气掷地有声地回答——“去”。有姐姐没发挥好要求重来,她又嘟着嘴嗲嗲地一指——“作弊!”节目视频弹幕里面评价她,“她的做作毫不做作”。

    也因为有实力打底,她语气中的自信更加显得理所当然。过了30岁来参加女团节目,黄龄从来没有考虑过年龄带来的压力和观众的喜好,而是单纯愿意尝试所有和唱歌有关的事物。就像她自己的总结:“我出来不是要迎合人家的,我是来做自己的。 ”

    “姐姐团”台前:杀伤力极大的二把手

    很多人熟悉黄龄是通过《high歌》和《痒》,还有她参加综艺时候展现的惊人唱功。观众记住了旋律,依然记不住那个嗓音妖娆、动作妩媚的黄龄。大张伟说黄龄的歌谁唱谁红,就是她自个儿唱不红。媒体则更直接地用“歌红人不红”来概括她。被问得多了,她直接回答,“为什么不火?因为我怕热啊。”“为什么不红?我姓黄啊。”

    因此到了《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组给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继续问她“你怎么看待别人说你歌红人不红”?黄龄的回答底气十足:“我光靠作品就可以说话,总比人红歌不红好吧。”

    姐姐们的初舞台表演,黄龄选择了《芒种》这首已经被改编了无数次的歌,她的演绎带着自己特有的灵气和妩媚,一开口就惊艳全场,台下的姐姐们齐声感叹“好妩媚啊”。最终在30个参赛姐姐中黄龄排名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唱功担当。第一轮公演,黄龄被分到了《得不到的爱情》5人团,队友们很自然的把最难唱的E部分分给了黄龄。她也不客气,很自信地说自己的唱功不需要谦虚,高音、和声都完美地完成。

    第三次组团,团里的万茜平时爱打游戏,她用游戏里的布局给黄龄定位,觉得她不是冲在最前面的领军人物,而是跟第一名打配合、杀伤力极大的二把手。黄龄很满意这个定位,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心态和能力。

    至于最终的输赢,黄龄则从来没有在意过,也不在乎自己是不是站在团队的C位。“我对自己很了解,我就是唱歌挺好的,我有潜力有实力。但是这个舞台并不是完全比唱功拼舞技,有时候还需要考虑流量和观众喜好程度等。我本来长得就不是非常讨人喜欢,也不像其他演员姐姐本身就已经有高人气,所以我觉得观众投票多少并不是衡量我的唯一标准。”

    “姐姐团”幕后:相比歌手,演员们更加拼

    看似个性十足活在自己世界的黄龄却迅速成为团宠。搬到女生宿舍,黄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其他姐姐把一模一样的队服剪了。“我不希望大家都穿得一模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性格,所以我就帮她们重新设计了。”组里的“上海老乡”蓝盈莹怕一切昆虫,在宿舍里发现了蚊子也忍不住尖叫,平时吃素又喜欢小动物的黄龄拦住想要帮蓝盈莹打死蚊子的姐姐们,采用跟蚊子“聊天”的方式劝它们离开。更重要的是她的搞怪帮团员们营造了没有压力的轻松氛围,让团员们不需要经历性格磨合的阶段就迅速熟络,作品完成速度远远快于别的组。

    在这个女生宿舍里,黄龄和意气相投的几个姐姐生活在一起,互相送小礼物,一起练歌练舞,热热闹闹地打成一片,黄龄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随着节目进程愈发紧张,她发现原本大家都是只抱着录节目的心态来参与,很多人后面还排着满满的工作档期,但几轮过后,每个人都进步飞快,大家纷纷推掉工作留在长沙排练,经常每天都要跳十个小时以上的舞。“我发现相比歌手,演员们更加拼,可能跟她们经常熬夜拍戏有关系,她们的状态很容易感染到我。”对唱功没有太多担忧的她把排练重点放在了舞蹈和与其他姐姐的配合上面,每天绑着沙袋练习动作力度,一遍遍跟组员彩排。

    黄龄说自己平时很少在节目上哭,可是这次节目给了她太多的感动,看到姐姐们的努力和真诚,还有每个人的脆弱和压力,都让她忍不住掉泪,同时也希望能够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浴室歌姬:会纠结浴缸里要不要放水

    黄龄经常说,对于好的歌手,她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

    她把自己的舞台主场,选在了自家浴室里。

    伴着“B站的小伙伴,你们有没有吃过饭?”这样的开场曲,疫情期间,黄龄在家中浴室开了好多场线上“音乐会”,抱着吉他穿着各式睡衣坐在浴缸前面给歌迷唱歌,曲目则从《红色高跟鞋》《起风了》,到《乘风破浪的姐姐》的主题曲《无价之姐》,歌迷们给她起了“浴室歌姬”这样的称号。

    黄龄更喜欢把这些表演叫做浴室玩耍时间,想要让它更放松更好玩一点,而不是在表演一个节目。因此“音乐会”经常夹杂着自己的搞怪“甩葱操”,或者是突如其来的化妆和谈心,有时候还会被妈妈的突然敲门中断录制。“它是生活点滴的分享,我希望看的人是轻松开心的。”

    每一次拍浴室演唱会,黄龄都要提前置景,煞有介事地摆上蜡烛、鲜花、当观众的树懒家族玩偶,还有自己从淘宝买的各种颜色的灯。她会研究是该坐在浴缸里还是坐在浴缸旁边,要不要在浴缸里放半缸水。有次想要模仿舞台上干冰制造的云雾效果,在浴室里点艾条,结果被呛到根本没法呼吸,需要赶紧中断演出通风散气。

    她喜欢跟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歌,也会按歌迷的要求来重新演绎别人的歌,哪怕有时候声线不合适或者演唱不够好也毫不介意。“我还是希望能够维持在水准范围内,但不是向大家证明我有多厉害,也分享我觉得不够好的部分。”

    发完视频看弹幕也成了黄龄的乐趣。她印象最深的是,年轻粉丝们评价她唱歌的投入状态“仿佛喝了假酒”,形容她弹唱时微微从肩头滑落的睡衣是“老肩巨猾”,惹得黄龄笑了好久。遇到不懂的新鲜网络词汇,黄龄还经常去问同事。偶尔看到批评和攻击她也不生气,甚至还会被不同的表达方式引得发笑。

    她说自己最喜欢在浴室唱歌,因为在让人最放松的环境最能做自己。这也跟现在的她一样,不急躁不讨好,舒舒服服地享受音乐,制作能让歌迷舒服的音乐。

    自我定位:我就是“出不会马上红的歌”的歌手

    33岁,黄龄已经出道了16年,却只有四张专辑,她的音乐之路比大多数歌手都要慢得多。

    小学快毕业的时候,身材高挑、思维灵敏的黄龄被选中加入排球队,在体校训练了三年,曾经的梦想是能进国家队。后来身高停在了1米67,黄龄的排球生涯也结束了。

    15岁参加歌唱比赛,有评委把她介绍给唱片公司老板,她拖了半年直到又遇到对方才答应签约。签约后也不急着出唱片,先是三年的唱功、舞蹈、乐器专业训练,2007年出了第一张专辑《痒》,又过了三年才出第二张专辑《特别》,第三张专辑《来日方长》则等了七年。参加节目时观众问她,你的歌都是十年前的了,这么长时间你到底在干什么?

    生活中的黄龄很慢,她形容自己像她最喜欢的树懒一样,喜欢优哉游哉的生活态度,也不急着想去做成什么。对于音乐,她也是同样的态度。“我的歌是很禁得起时间考验的。我就是出不会马上红的歌的歌手。我这么做是为了表达自我,而不是想要马上达到什么目的,或者讨好别人。”

    可是黄龄就一直用自己的方式爱着音乐,不是把音乐当作自己生命的唯一,而是让音乐融入自己的生活和身体。同组的万茜有一天在宿舍看着边剪指甲边哼歌的黄龄突然说,你真的是很喜欢唱歌啊,不管身边有没有人,或者在做什么事,你都一直在哼歌。黄龄说自己唱歌,跟自己是不是歌手,是不是明星,有没有好的舞台和录音师都没有关系,只是纯粹地喜欢唱歌,这种喜欢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采访的结尾,黄龄用乘风破浪里的“破浪”来形容自己现在的状态。“我挺喜欢这个舞台,也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像站在巨浪上面的浪花一样,希望前面还有更多的突破。”

    音乐是她的呼吸,也是她的天赋,不管乘风破浪还是站在原地沉醉,黄龄永远在做最真实有趣的自己。

    本文首发于新京报,系作者本人

     7 ) 我找不到这个节目存在的意义。

    跟风看了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综艺。 看不下去,也想不明白。

    我觉得这个节目就不应该存在。尽管节目说要打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成熟版女团,但节目还是按照传统女团的定义来筛选选手,最后营造一种虚假幼稚的竞赛气氛。所谓“成团”的意义到底在哪呢,都三十多岁的女性了,她们对青春的定义难道还停留在消费外表,对观众活力四射地表演唱跳这么肤浅的境界吗?我实在想象不到除了钱,还有什么别的理由促使她们来参加这个节目。

    女明星的30岁和一般人的30岁真的是一个概念吗?我不知道30岁以上的女性观众看这个节目,到底能有多少同感呢?

    节目并没有认真讨论女性年龄的议题,只是找了各种明星过来表演节目,告诉观众,她们都三四十了,依然能挑战20多的女孩能做的事情,她们还没老呢,她们照样很美。即便表现得不尽人意,也可以解释,她们是妈妈,挑战自己很不容易。她们是女明星,功成名就还能放下面子来参加比赛很值得鼓励。我没看到青春,我只看到马屁。

    乘风破浪的姐姐仿佛在警示一个很悲哀的现实,女明星这一女性群体中最光鲜亮丽的群体,人到中年依然没有跟年龄和解的权力,在无处不在的聚光灯下,不断地打破观众固有认知,才能得到曝光和辨认。“越活越年轻,越来越美”对她们来说是已是必须完成的生存考验。这个节目仿佛在警告每一个女性,不管你年龄再大,你都必须得保持一种“看似年轻”的生活状态,不然你就会被遗忘,变得一文不值。

    黄晓明和稀泥和装好人的嘴脸真是比中餐厅里的那种形象还要让人反胃。

    我心中的理想姐姐是神秘的,是高贵冷艳的,是不妥协的,是不媚俗的,是不用再像橱窗里的鲜花一样供人挑选说道的。但是这个节目让女明星袪魅化,原本的人格魅力被统统碾平,他们每个人的过往甚至成了要摆脱的标签。每个人不得不成一个个讨好评委口味,失去自我认同的比赛选手。只能说这个节目是原罪,是所有女性的敌人。喧闹的掌声和美丽的笑容之后是满地的尴尬和快要溢出屏幕的浮躁味道。

    节目里的那些励志鸡汤都是说给观众自我感动的,节目组和各位嘉宾都是熙熙攘攘而来,完成这场资本游戏。中年女性真正的美到底在何处发现,谁会真的关心。我看到有文章说,看完这个节目,我好像没有那么害怕变老了。这样的积极影响背后,是否是一种对那些外表看起来不太年轻,不太有“活力”的女性的一种规避呢?一个真正对女性尊重的社会难道不应该是对每个年龄段的女性都很欣赏的社会吗。女性害怕的到底是什么?

    真不得不感叹,现在的电视综艺已经庸俗到一定境界了。已经退化到毫无深度,毫无意义地形象消费和颜值狂欢上去了。不知道节目里的女明星会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但我觉得只要是个正常的成熟女性都会鄙视这个节目的。

    也许这个节目没错,是我看错了,也许艺人消费自己的才艺就是他们的天职。但就是觉得在中年明星的青春容貌和劲歌热舞中寻找鸡血和自我安慰,是不是不太值得。

     8 ) 万人迷,万人黄,呵呵呵

    第一次这么讨厌一个明星,以前对她挺看好的,演戏还可以。现在真的是路人转黑,真的是综艺暴露人品性格。

    乘风破浪主题曲开场舞跳舞错两三次,单独solo也是错两次,个人小考也是舞步错误。ending部分的辣眼睛,所有的失误感觉都被她承包了。张雨绮姐姐说的业务是业务,人气是人气,虽然wan没有,但是人家是皇族...好可惜之前淘汰的各个有实力的姐姐。

    油腻
    油腻
    油腻
    油腻
    找亮点
    找亮点
    绝杀哈哈哈

     短评

    节目想法和切入点都挺好的,但能感觉到实际操作中面临了一个无法解决的本质矛盾:竞技比赛类节目要求的本质紧张感 与 无法把一些年纪较大的妈妈辈(前)女明星架在上面去真的严格要求的尴尬感,结果搞得既不紧张也不温情,只好反复拿空洞的价值观说事儿,想必是策划阶段就没想明白的产物。 其实不如把这帮女明星分成两拨:30来岁事业处于上升期和稳定期的女明星来个真的竞赛,用真艺人的标准去要求;然后那些个歇了的回归家庭的但依然很有看头的(前)女明星们凑一拨,以比赛的形式纯幽默玩票,做个表面竞演其实其乐融融的中老年找乐子联合会,这样的观感可能会好一点~

    3分钟前
    • 迷宝
    • 还行

    其实到现在观众都明白这依然只是个传统选秀节目,真正有特色的女团在这个生产体制下遥遥无期。但依然不妨碍我们在幕后去寻找一些可挖掘的点,以及台前仅有的一些闪光。目前√:阿朵、李斯丹妮、万茜、黄龄、郑希怡。一公最佳:兰花草;二公最佳: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三公最佳:花样年华;四公最佳:新物种、龙虎人丹;SOLO:阿朵、朱婧汐、黄龄;五公:情人;六公:潇洒走一回。团体舞台:三公>四公>六公>一公>二公>五公。

    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宁静:还要我介绍我是谁?我这几十年都白干了。

    8分钟前
    • 蓝色的椰子
    • 推荐

    浪姐来了,我的快乐上线。1.气场巨头宁静直接翻个白眼“还要自我介绍?那我几十年白干了”;2.张雨绮《粉红色的回忆》甜姐味十足,“喜欢我的人多?不喜欢我的更多”;3.杜华能不能少说话,静姐治她!4.整体开局就浪起来了,黄晓明开始历险,能活下去就行;5.再没有一个无法快进的节目让人如此心潮澎湃,微博豆瓣处处张灯结彩过大年,每秒亮点,100分钟一集不够看啊!热搜回来给我挤爆!

    13分钟前
    • 辣手玫瑰陆1萍
    • 推荐

    1. 打压金莎和丁当有点过了。看不上可以不邀请,故意恶心人就不对了。2. 现在浪姐就是所有人轮着夸宁静张雨绮万茜。像极了给领导点赞的工作群。看不下去了。

    15分钟前
    • 方方在努力
    • 较差

    卧槽,真的是0宣传,自带热度!!!终于等到了,看起来!

    18分钟前
    • 杰瑞的胸肌
    • 力荐

    3.5 看完全季后回头评分,开播至三公结束可以打7-8分,三公之后到决赛最多只能给及格分乃至不及格。三公结束是一个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是一般的选秀结束的时机,《浪姐》却只行至半程,由此导致了之后故事线几乎没什么意料之外的挖掘,叙事也愈发扁平化。/成团夜:事实证明在这里一切都是生意,浪花即韭菜,呵。

    2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哈哈哈哈承包了我一下午的笑点,杜华应该就代表着这个社会存在的对女性的偏见和恶意吧,希望宁静张雨绮怼死她。

    25分钟前
    • 🥭
    • 力荐

    宁静:这么多娘们在一起怎么办!xswl-

    27分钟前
    • HarperYug
    • 推荐

    微博热搜:1.乘风破浪的姐姐 爆 2.宁静:我几十年白干了 沸 3.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 荐 4. 海陆 上了年纪 5.宁静 职业式微笑 热 6. 蓝盈莹 美 新 7. 钟丽缇 闪光衣裙 新 8. 白冰 离婚 热 9. 黄晓明 端碗艺术 热 10.伊能静 出道36年 新

    32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从一开始就是图个新鲜劲,之后就沦为一档平庸的选秀节目。看着姐姐们逆龄翻盘,乘风破浪,我看着都觉得心累。

    3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每次都给万茜量身定做赛制真是够恶心的。

    41分钟前
    • 只坐真皮沙发
    • 很差

    芒果台或成今夏最大赢家!毕竟女明星们争奇斗艳用尽毕生绝学互婊扯头花永远看不腻哦!支持打起来!打起来!让我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你姑奶奶永远是你姑奶奶!

    43分钟前
    • 钮钴禄哥斯拉
    • 推荐

    千万不要剪成冲突向,那样就可惜这个阵容了,30+女艺人一定有很多能量和故事值得展示和分享。许愿:如果剪成热血向,信女愿一生荤素搭配~🙏 //节目未播先火,所以别再说什么观众不爱看女性向节目了,观众很爱看啊,多做点同类节目吧。//开篇的文案写得太好了,节奏剪得干脆利落,姐姐们也好有气质,各有各的风采,观后感怎一个爽字了得!//点评环节刻画得有些弱,感觉杜华太匠气、追求整齐划一了,看不到艺人的优势点,这样做出的团就是灵气缺失的n倍复制品啊。//节目组选歌品味很好!//突然觉得30+不再模糊,因为我敢于畅想它到来时的画面了,心里的某个阈值也默默上调了巨大一格。//赛制有问题,没让姐姐们打散重组,导致有些人始终对立状态。总决赛还是蛮感动的,尤其是姐姐们的独白那段。今天开始,带着勇气上路,前行吧。

    45分钟前
    • 逛荷
    • 推荐

    确实不太懂杜华的标准,本来这节目就是30+的姐姐,还要按固有女团思维给分,固有女团形象本来就是年轻貌美啊,这年轻都不符合了,思维该换换了,成熟有魅力的姐姐们不香吗?

    49分钟前
    • 跟你不熟
    • 还行

    郑希怡:我觉得成熟女性其实我们没有想要赢,但是我们不想输。

    53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三十而立,三十而励,三十而骊。很开心中国也开始宣传“老女孩”的美了。看美剧欲望都市的时候,好羡慕那四个老女孩,她们的美不在于比同龄人显年轻、身材好、有钱,而是精神的高度独立。我认为上了年纪的美,不是我比年轻女孩儿美,也不是我比同龄人美,更不是因为我有了财富、名声的积淀就变事儿了,而是直面岁月,沉淀过往,与皱纹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爱不再依靠外界的评判,而是接纳自己,如果境界高一点那边是悦纳自己。

    55分钟前
    • 承宸
    • 还行

    芒果能出个无杜华版吗?她影响了我看喜剧的好心情。

    59分钟前
    • 小年
    • 力荐

    杜华作为经理人每一句话都在暴露自己的不专业和视角狭窄,本来节目就在打破女团年龄这个固化思维,但是杜华还是坚持自己老旧的女团定义。杜华也许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不是一个成功的音乐公司总裁。她对女团的标准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舞蹈机器人,其音乐审美令人咂舌,制作出来的团也只是为捞快钱,甚至连韩国乐华买的歌也土到爆炸,没有出挑有个性有自己独特魅力的idol。要知道,不管是音乐公司也好还是团体也罢,音乐才是立足的根本。

    1小时前
    • 葡萄糖酸钙
    • 很差

    从三公以后就变味儿了,万皇锁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了

    1小时前
    • 美人鱼
    • 很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