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500年后

    500年后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1971

    主演:罗伯特·杜瓦尔,唐纳德·普利森斯,唐佩德罗·科利 

    导演:乔治·卢卡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集中营狩猎

    • HD

      征服1453

    • HD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

    • HD

      地心引力

    • 终结者:创世纪

    • HD

      机械战警(普通话)

    • HD

      蒙上你的眼:逃出巴塞罗那

    • HD

      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剧照

    500年后 剧照 NO.1500年后 剧照 NO.2500年后 剧照 NO.3500年后 剧照 NO.4500年后 剧照 NO.5500年后 剧照 NO.6500年后 剧照 NO.16500年后 剧照 NO.17500年后 剧照 NO.18500年后 剧照 NO.19500年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未来的地下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基地,在这里,到处是冰冷的监视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全被剃光了头,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工作编号,每天从事繁重的劳动——集体劳动。主人公——代号THX1138(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饰),就是这里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一员,他在女性室友的启发下,停止服用了每天发给的药物。于是,他僵化的思想开始复苏,开始对他的女性室友产生了一种特殊感觉。当两人发生关系并被判处强奸罪时,思想彻底醒悟到他开始了漫长的逃亡之路。

     长篇影评

     1 ) 《五百年后》:我们向哪里去?

           中文片名:五百年后 
      英文片名:THX 1138
      类型:科幻、剧情
      级别:R
      出品公司:华纳兄弟
      DVD制作公司:华纳兄弟
      DVD发行公司:华纳兄弟
      重新上映日期:2004年9月10日
      DVD发行日期:2004年9月14日
       导演: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
       主演:罗伯特·杜瓦尔(Robert Duvall)、唐纳德·普莱森斯(Donald Pleasence)、堂·佩德罗·科利(Don Pedro Colley)、玛吉·麦欧米(Maggie McOmie)
      图像比例:高宽比 2.40:1
      音轨:英语、西班牙语、法语DD5.1、英语DTS、英语DD2.0、评论音轨DD2.0
      片长:88分钟
      字幕:中文、英文、法文等
      IMDB评分:6.4/10
      区码:1区
      DVD格式:2D9
      画质:4星
      音质:4星
      推荐指数:4星

      在看本片的过程中,我想这便是俄罗斯作家扎米亚京的小说《我们》的美国自觉版,在那部反乌托邦小说中,两个极权反抗者也是通过性从而达到自由、个性、尊严的觉醒,而他们也是两个代号。《我们》中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他们无法理解我们带给他们的数学般精确的幸福,我们有责任强制他们成为幸福者”。 而男主人公这样写道:“她给我一张下窗帘的证明。我们只有在性活动日,才有权放下窗帘。” 在集权世界里,无论是卡尔文、罗伯斯匹尔,还是斯大林、波尔布特,还是在奥威尔、王小波、布尔加科夫的笔下,人们收到最大的限制便是自由,而性也是越具有未来意味越被控制和监视,也许上海作家张远山笔下的《通天塔》是别一种形式的狂欢节化的未来。在一个脑袋里的思想控制的世界里,他总是恐惧于个人的自由,特别是他们能够自由的追求爱情。卢卡斯在评论音轨里也没有提到是否受到俄罗斯人的影响,但是他声称与中国的文化革命有一定的关系,中国的革命使人们丧失个性,拘束于黑、白、灰三色之中高唱红色的憧憬;而美国则是鼓励消费主义与追求快乐,太平洋两岸都似乎陷在单纯之中,缺失个性。通过对已知世界的经验,在理智的推导下,我们往往对未来世界充满精神上的拒绝,因为科技的进步在一般的思维中是被认为容易超出人的控制,反而会被终极的、最后的独裁者利用,他将其他一切生命体、程序都纳入他的试验。刚刚去世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说过:“我很难对一致性感到激动”,其实岂止是激动,应该是反对。就像日内瓦的卡斯特利奥对抗精神独裁者加尔文一样,一个人对抗整个城堡。
      乔治·卢卡斯这部谜一般的故事片,源于他在南加州大学传媒学院时拍的一部学生电影《THX 1138 4EB》。1969年9月, 在制作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鼓励下, 本片利用极少的投资于35天内,制造出荒凉的地底未来世界。五百年后,据说地表已经不适应于人的生存。在大恩主(最后独裁者)的领导下,超级控制技术、并非人本身占统治地位,细分的社会和程式化的工作、生活是人的全部,一切都被数目字设置,政府侵入宗教、世俗、日常生活领域。 效率凌驾于每个人生活之上, 因为人们已经降低到代号并且他们的生活被包含,监控,并且为了系统操作而趋于简约。大恩主用药物来实现控制,此手段与红包书、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宗教仪式)一样是人类灵魂的压舌板,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深处的压制,通过药物抑制电脑某些分区的活动(此处可参考阿城先生的作品《常识与通识》,他对各种酶、蛋白质、沟回活动作了解释)。这个世界相对于是一个消极的、按部就班的消费至上、快乐第一的集体,然而每个个体都全然一个面目,公民便是无思想的公蜂、工蚁,他们可以轻松得获得所谓国家的、人民的祝福,廉价而快乐的生存,真诚而飘浮地处于大旷野之中,人心便是隔膜,迷惘隐藏在支离破碎的感触之中。为了不被在感情上控制,在灰暗的文化中人们被迫吃药。 人类被自动化并且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接触。 机器人巡逻并且维持秩序,逮捕任何侵犯者,人民没有任何隐私,从而显得无比纯净。但是THX 1138和他的室友LUH最终却犯下了罪: 性。 --卢卡斯的文化自信在此达到充分表达,他在未来世界里安排了许多隐喻和象征,无疑是他对冷战思考的结果,人类在节奏统一的高度动员的虚无社会是不可能得到解放的--本片的内在力量在于提醒我们避免成为数字的命运。以罗伯特·杜瓦尔的使人不安的表演为特色,最后他爬出安全的、封闭的、自足的地底,在一任夕阳无限红的背景下开始新的生活,电影这时是在暗示他可以活下去。THX和另外一些代号,都是卢卡斯以哲学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命题所定义,他们的言行和举止都代表一种求索或生存的方向。卢卡斯以此切入试图解释事情以这种方法变得怎样; 地底社会本身就是最大的恶,电影利用它性格上的疏远, 给出的社会是极度消毒后的、令人窒息的白色、接通白象信号的形象化的描述,并且幽闭恐怖,哼出的声音用于强调一个依赖缺乏高尚精神的技术的世界的危险。 电影在细节上刻意使用形象和声音 --而不是极大地依赖于对话,即使有对话也是高度抽象的 --传达它的黑色预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贝克特的扭转意象。而电影的最后,离开无情感世界,也无疑是一次哲学轰动,行走去找寻总有伫立冥思有意义得多。

      画质及音质
      本片经过全新数码修复,整个影像品质算是表现的相当令人满意。在《五百年后》一些利用无限全白背景的影像画面,摄影镜头架在距离演员非常远的地方,然后再使用望远镜头来拍摄演员的脸部特写,所以这些部分片段的影像焦聚抓的并不是很好,影像有些微失焦现象,除此之外这部全新修复的画质并不比多数新片DVD差。
      整部电影的色调和《星球大战I》十分类似,由于演员身上穿着白色服饰,室内布景也都以白色为主,让整个画面的色温看起来稍微高一些,但是色彩的结构却很扎实浓郁的,白色背景影像的片段有极轻微的自然胶片粒子症状,身穿全黑服饰的机器警察边缘影像周围虽不很干净利落,但却不太能去认定有所谓明显的边缘过强症状产生,在一般正常的近距离演员脸部特写画面,影像的清晰感与细节表现十分优秀,影像色彩与结构最漂亮的部分,自然是那些卢卡斯后来修改、补充上去的CG影像,画面中所有的黑色调结实而质感极佳,尤其是那些耳机的材质表现的如同新片一般。
      音效从三十几年前的Mono音效升级成为现今的DD 5.1声道,音效的质感并没有如画质般那样特别让人有全新的感受,电影里头的无线电对话音质效果非常的多,就好像多数对话的声音都是星战帝国军复制人的说话音质,而演员的对白清晰度尚可,声音的动态因为剧情类型而没有明显的表现,但重新利用原始Mono音效混音的效果,还是有将部分片段由前至后的动态声响表现出来。如果把正片前的THX认证片段算进电影里的音效,那段THX认证的片头音效才是全片音效最棒的地方。

      花絮及其他
      当年这部电影并没有很好的发行,看过它的观众并不是很多,所以卢卡斯决定重新发行。“浴火重生”的《五百年后》不仅在影像和音响方面经过了数码修复,而且再次应用了卢卡斯在《星球大战》三部曲特别版中使用的手段:“全新修正法”。影片中穿插一些全新的电影片段,而且背景画面都经过了数码增强,比如增加了巨大的都市和海量人群。这部反乌托邦式的影片有着出色的创意,生活在地底的人们被药物控制的故事,对于星战迷们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THX是Tomlinson Holman Experiment的字头缩写,这个数码音效的标准称谓正是来自卢卡斯的这部影片。
      本套DVD的内容绝对超值,初乔治·卢卡斯以及联合编剧和音效设计师沃特·默奇的评论音轨外,还有众多花絮:如《电影人的传奇:“美国回转画筒”公司早期历史》(60分钟)、《来自未来的产物:<五百年后>制作花絮》(30分钟)、《光头:幕后制作》(7分钟)等纪录片,同时也把《THX 1138 4EB》(EB意思为“地球诞生"”,15分钟。)收入其中,另外还收录有一段当年的预告片和2004年版的4个不同版本的预告片。正片碟花絮菜单一直向上或下可以调出彩蛋为制作人员表。

      2004年发于《看电影》,江口洋葱先生对本文也有贡献,特此感谢。






     

     2 ) 《五百年后》--极权是自由之花最好的绿叶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看乔治·卢卡斯的电影,尽管电影频道多次放映过《夺宝奇兵》,小时候租碟也总能看到《星球大战》的身影,但都毫无妨碍年幼的我对科幻、冒险题材的深恶痛绝,毕竟作为一个打不过大孩子的小孩只能被迫跟他们看自己不想看的节目时能做的反抗就是,能有多讨厌这片子就要有多讨厌。所以说成长真是件有意思的事,现在只能后悔没有学好数理化导致完全走不进科幻的核心世界。

    本片原型是卢卡斯初出茅庐时的短片《THX-1138》,描述极权下个体大逃亡的故事。影片中所有人物没有名字,均采用字母和数字结合的代号代替。灵感应该来自反乌托邦三部曲之《我们》,且两个男主角都是因为女性的启发而发觉到了极权世界的异样决心反抗。只不过本片的立意更为乐观,而书则是彻底的断绝了后路。

    缓慢的节奏实在看得我异常头痛,试图说服观众这个世界的真实性而一再重复着大量繁琐的细节反而凸显了剧情的薄弱,时代局限性和资金等原因让影片所有电子化道具并不能呈现出未来的工业化反而更有些城管不合格导致的“脏乱差”现场严重。最最可取的刚开始时的配乐十分大气,结尾时更是用下沉的落日烘托出人物内心的茫然和恐惧,一头一尾总算给本片增添了不少亮色。

    比较让我在意的是男主角出逃时被很多类猿人袭击,这些人类形成的原因我做了以下几点猜测:1、未经组织同意,不管彼此身体化学成分交配是否合格而强行交配者生下来的孩子,被流浪至此,长时间进行原始生活加上近亲交配而慢慢退化成了类猿人;2.纯粹交配失败或者人工授精的产物,被扔在这里自生自灭,且可以成为为当局阻挡逃跑者的天然屏障;3.人类文明曾经几次出现又几次毁灭,电影中的极权社会已经处于自我毁灭中,而新出现的正在进化的猿人可以慢慢代替他们,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总会有些促进社会进步的奇思妙想,因为某些不该存在的记忆早已印刻在了他们的老祖宗记忆中并随着基因遗传了下来。

    在看过的极权主义故事中,性欲总是第一个激发人们反抗的勇气并开始思考的标志。人们彼此吸引而第一次拥有了秘密,这秘密藏在心中的感觉丝毫不亚于夏娃将手伸向树上的苹果时心中的紧张和狂喜。无论是繁殖的本能还是灵魂的渴望,对伴侣的需求促使他们开始自由争夺战,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自由的和所爱之人做爱做到吐也根本停不下来的目的。当性欲萌芽后,吃喝拉撒睡等一系列选择性大题接踵而至,对隐私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要想在世界中独闯出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净土何其难,更多的人选择寻找一个经济合作体共同担负某个住处。

    极权世界虽然看上去可怕,人们整齐划一的为工作生为工作死,极度机械化的娱乐帮助人们摆脱可能性的思想病,贫乏一切启蒙精神世界的知识,尽管影片没有提及,但必然极权政权要控制对过去的发言权以及对现状的解释权。在《未来世界》中有关祷告的设定就非常好,人们在一个画像前祷告(这个画像的灵感应该来自《1984》中无处不在的老大哥),而倾听者和应答者仅仅是一架可以重复播放的播音机,困惑和烦恼就像垃圾一样被承认又被嫌弃,被统治者试图通过 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已经被安慰,精神规范化的可怕可见一斑。但这种可怕的现象与现在的社会似乎区别也不是很大,我们和他们一样,都很难逃脱这个世界的种种监视,即便真能摆脱掉,又有多少人能活出《荒野生存》男主角那样的自我呢。生而自由,却为追逐监狱而活,这就是生活么。

    片中的极权世界是生活在地下的庞大机械城,背景交代不多以及地下城布局混乱导致很多地方难以理解,大量物质化或人物的行动更像是意识流的天马行空,例如全白色无边无际的监狱以及走出监狱后是忙忙碌碌拥挤行走的人。而完全用数据化测量人的生存或追捕价值是最为重要的设定,男主角因为不合格的命令而导致系统出了大乱子,最后更是因此获得了自由,这也是机械不能代替人脑的美好象征。

    最后男主角逃到地面上让我想起了日本的《逃离魔窟》中最后主角被流放到东京的场景,外面的世界和里面的世界同样荒诞和危险,身为囚徒只有逃跑才是最终的宿命。

     3 ) 流水账式的影评(几乎没有剧透)

    昨晚与每个夜晚并没有什么两样,如果非要说出个所以然,那就是我去了趟新天地的碟店,买了一部叫做THX 1138的片子回家看。

    其实这个封面上的光头后脑勺已经被豆瓣推荐给我很多次了,单从设计上来说,这个绿色调子的光头,耳朵上被订了一个片子同名的标号(看完片子想想才意识到这个标号其实意味着男主的死亡和新生)就足够吸引人了,当我在DVD的碟架子上看到这个片子与其他的科幻经典放在一起的时候,便毫不犹豫买了下来。

    于是开始了这个上海冬日雨夜的超现实之旅。

    需要说明的是,在买这个碟之前,我我并不知道它是乔治卢卡斯的处女座,也并不知道它是一部70年代的作品,我也不知道它曾经有多么的让人失望又被无数文艺装逼犯所推崇。

    我只是把它当作其他碟片一样地推进了碟机,按了播放键,之后就是80多分钟的耐性强奸以及对惯性电影表达方式的颠覆。监视器内的侧面描写、冗长的叙述方式、不好好说人话的台词表达以及极为简陋的故事主线...总得来说,如果你大脑对此片的接收方式不对那就SB了,反正一句话:这部电影其实并不是一部电影,这部科幻片也其实并不是一部科幻片。

    这是一部以动态图像为表达方式的哲学小品,以科幻片的华丽外表,提出了一个关于人性与社会的命题讨论,然而卢卡斯的想象力着实让所有人为之震撼了一把。




     4 ) 没辙了

    看看卢卡斯的片儿,你就觉得咱们的电影无望了

    1971年的作品!!!
    1978年的star wars第一部…………

    极致的想象力和故事的结构能力加上最先进技术的完美结合这才是电影~

     5 ) 《THX-1138》--一个没有窗的世界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这是四十年前拍的老电影,但那梦幻的情节让我相信这可能是在讲述未来。这是一个逃亡的故事,情景有一点古怪,再加上跳跃性的叙事方式,再加上以黑色和白色为主的色调,让我感觉整个故事似乎就是一个梦,是我作为观众做的一个梦。
    这些情节让我有种似曾梦到的感觉:一个没有窗子的世界,被拘禁却不知怎地出来了,看到周围那么多人,都是陌生的,有一个同伴,然后就分开了,被追捕却能逃掉,在桥洞里看到很多猩猩,猩猩在叫,回音在桥洞中回响。。。这一切和我对童年环境的一部分印象很像。

    人这一生,大概有两个主题,一个是逃离,一个是进化。在一个环境中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是适应和依赖这个环境的力量,另一种是逃离这个环境的力量。直到有一天我们的认识到环境中的荒谬,世界开始开始一点点坍塌,我们便开始逃离,直到离开,我们才能看清,看清才能进化。我们生活在各种假象之中,但也一定会遇到一个点化我们的人,这个人也许是个先知,也许是个奇怪的人,是他启动了进化。
    再回到这个故事,一切是那么有序,有序的监督,有序的流水线,有序的法律逻辑,有序的信仰和忏悔。每个人都在这个不见天日的,被安排好的世界中,享受这种有序和可以预期的小小成就。但是,这一切有序可能只是程序,也可能只是我们做的一个混沌无秩序的梦境。。。。。。

     6 ) 五百年后男人女人都是光头

    五百年后Thx 1138,一部和那个发条橙同样气质的电影。压抑混沌。性和暴力。
    发条橙的小艾利克斯搞的很好的小暴力,和他用一个阴茎外带菊花的艺术品杀人的犀利手法,在这个电影里头没有呈现。然而如你所见,500年后的地底世界比小艾利克斯的世界要犀利太多。
    这个世界风景变了,人也变了。风景是靠辐射量和生产量和效率和人的大光头来评定。人用美妙的光头来夸耀,互相夸耀自夸。
    你美极了,机房南头的秃子徐哪能跟你比呢?
    电影里头没有这么有人情味的东西。
    有的是为了绝对理性每天服用的叫做******的药物,这药物压制的是以性欲为根基的人性。
    看吧,这是软暴力,比小艾利克斯的阴茎外带菊花和淫秽的面具还要恶心和暴力百万倍。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风景也是变了的,发条橙控诉美苏争霸和铁幕大封闭。然而五百年后这个电影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未来。
    卢卡斯悲观地认为,他看不到未来。他看到的未来只有两种,一个是男人女人都是光头。
    另一个就是夕阳西下,光头断肠男在天涯。

    当人们开始放弃服用******的药物的时候,轻佻的电视节目就能勾起人的淫欲了。
    因为没有*******的药物控制的时候,这些在非辐射下工作获取面包的人吃饱了就会去*****了。这是难以阻止的。断肠男人啊,他的名字是1138.。。

    最后社会和地底世界世界没有给他个交代。这就是第二类假设了。夕阳西下,断肠悲催的光头男在天涯。跟上个的地底世界毫无生气精神实质相同,甚至更加残忍。
    说他垃圾是因为没有解决问题,只是制造苦恼的烦躁。然而,这个电影还是给后来的星球大战艺术气质做了铺垫。要不然哪有那么牛逼的war star呢。

    发条橙之后是这个电影,然后是V字别动队。
    感觉用了很少的时间和很低的成本就文艺了一回。

    代价是最近床上莫名多了喘息后的汗液浸润。

     短评

    苹果拍过一个相仿的广告

    6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看看人家在7几年就已经玩这种片儿了,实验性多强,而我们呢每当看到这种片子,你都不会不解为什么我们比人家差那么多,其实当年黄建新的错位也很有意识,只不过后来没在科幻道路上走下去,这片子到最后冲击力很强,当年未必看得懂,现在视觉大爆炸,未必被震撼!

    8分钟前
    • ★冰凌宫★
    • 力荐

    #第一部卢卡斯# 在反乌托邦题材里显得非常粗浅平庸,基本世界观设定就还是1984那套: 技术监视/规定 人类生活,压制自由。符号运用也很幼稚,所有人一样的衣服发型,编号 之类的。在这种符号化的表达下,男女主的挣扎反抗实在显得无病呻吟。唯独视觉上还算新颖

    9分钟前
    • 你压着我腿毛了
    • 很差

    89分钟导演剪辑版。百货商场化的《我们》。

    13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2004年修复版。传言启发了[银翼杀手],还有[逃出克隆岛]再明显不过的直接沿袭设定。卢卡斯给出的这个课题值得反复研讨,片尾落日的象征手法在星战里屡次出现。

    17分钟前
    • 旧书君
    • 推荐

    到了电影最后,外面是如何,出去了是否能存活,都已经不再重要了。而变成人们本能的向往,那就是自由。来自30年前的现代科学冲击人性的反思,是超前的。题外话,电影出品如此早,尽管已修复过,但是电影本身,就是拿到现在来看,任然叫人惊叹。太强悍了~毫无破绽。简直就是木乃伊级电影资料。

    21分钟前
    • 大红色
    • 力荐

    很棒的一片70年代科幻,如果我不是死硬的星战迷,我会说这是一部超越星战的牛片!

    23分钟前
    • dinosaurs
    • 力荐

    概念先行,从反乌托邦小说里汲取了不少养料,卢卡斯用处女作代替一种时代青年的思考,反叛、悲观、愤怒的情绪。白色布景既省钱还营造出一种“净化的恐怖”感,体制之下的人性掩盖,THX1138就像是温斯顿·史密斯,被情感唤醒,被性爱拯救,带动一场个体反抗体制的革命。乔治·奥威尔的结局是悲观主义的,或者说是带有警示寓言性质的,而卢卡斯则让男主逃离了地下世界,用定格在红日前人的剪影,似乎更像是《四百击》的结尾,一种未知、恐惧、迷茫的存在主义情绪。

    25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色调,白色是对未来世界最好的悲观诠释。

    29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力荐

    和《阿尔法城》好像,科幻常与反乌托邦联系在一起,也许在各大导演的预想中,高度文明的人类也同样会变成高度“左”的?

    30分钟前
    • lcsun
    • 还行

    卢卡斯处女作 & 科波拉制片公司第一作,反乌托邦经典。1.卢卡斯将本片看作自己生涯最佳之一,脱胎于他1967年在南加州大学拍的短片,联合编剧则是后来的金牌剪辑师沃尔特·默奇。2.明净、整齐、冰冷的室内风格,旧式电脑与笨拙的机器人,属于经典的冷战中期科幻片形态。3.老大哥照片+录好音的安慰语,极端理性化的拗口术语与对空间和人的数字化、编程化,以药物抑制情感,自由的性成为反叛火苗,恰似经典的[1984]和[我们],还有对消费与大众齐一化、机械化的批判。4.用多种构图方式突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大量人物处于边缘的不对称构图,负空间,门框构图,玻璃重影构图,前景虚焦遮挡构图,远景大俯拍。5.两种空间:纯白的空旷空间与人人快速流动的拥挤空间。6.机器打手形象有[星战]之影。7.结尾的蝎子、猿猴与红日令人想及[2001]。(8.5/10)

    3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这个年代的电影厉害了!

    34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与《星球大战》相比,这部卢卡斯的处女作影响力实在太小了,充其量它只是一部反乌托邦小众经典。但这部1971年的硬派科幻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绝不过时,片中所要表达的隐喻包袱不计其数,声光剪辑堪称完美,推荐!

    39分钟前
    • Sunman
    • 力荐

    神作!设定晦涩但剧情不难理解,超前三十年的想像力,还有能将脑中想像转化为可见的视觉影像,了不起!先有看到了什么,才有看出了什么;即便现在的版本是2004年后修改过的,去看与原版对比其实变化不是很大。只能默默钦佩当年的卢卡斯。

    42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卢卡斯更多的是在记录而非叙事,以白与黑为主色调的影像精准刻画了一个高自动化、强制同一的地下世界(与片尾的红相比较),药物控制下所造成的性压抑成为反抗极权的契机。电影的绝大部分台词来自系统的画外音,它像一个梦魇紧跟着逃跑的“THX 1138”,也时刻提醒着观众:他还未逃离这个地方。

    46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和上译文的《我们》一样如出一辙的晦涩 也许可能这就是乔治卢卡斯想象中未来世界该有的运作方式吧

    51分钟前
    • MadSelecao
    • 还行

    逃出克隆島的靈感來源 但。。。 太過頭了 某些場景未來感十足

    55分钟前
    • TOPHERKONG。
    • 较差

    不错的片子,居然今天才看到,看来我没看过的经典太多了啊。没有对人性的尊重,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理解、信任,空有个基因、有祖先留下来的坯子,有什么用呢?甚至还不如塑料做成的生化人有人味。只是一味的追求高科技、高经济生产力,最后人类丧失的不仅仅是田园般的生活,还有人性。再赞一下,才发现是1978年的片子,导演了不起啊!!!

    58分钟前
    • siniti
    • 力荐

    当两人发生关系并被判处强奸罪时,思想彻底醒悟到他开始了漫长的逃亡之路

    60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我不想装文艺,我完全看不懂,深刻怎么也应该建立在可接受的程度上的,卢卡斯您老自己玩儿吧

    1小时前
    • 鬼腳七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