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驱魔人1973

    驱魔人1973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美国1973

    主演:艾伦·伯斯汀,马克斯·冯·叙多夫,李·科布,吉蒂·温,杰克·麦高恩,杰森·米勒,琳达·布莱尔,巴顿·海曼,彼得·马斯特森,鲁道夫·申德勒,Gina Petrushka,Robert Symonds,阿瑟·斯托奇,Vasiliki Maliaros,蒂托斯·万迪,约翰·马洪,Wallace Rooney,Ron Faber,罗伊·库珀,Robert Gerringer,梅赛德丝·麦坎布雷奇,威廉·皮特·布拉蒂,玛丽·博伊兰,Dick Callinan,梅森·科里,Toni Darnay,艾琳·迪茨,Joan 

    导演:威廉·弗莱德金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DVD

      鬼女魔咒

    • HD中字

      猛鬼学堂

    • HD

      何种谋杀

    • HD中字

      水诡新娘

    • HD中字

      异形寄生:起源

    • 正片

      凶间疑影

    • 更新HD

      CCTV杀人案件

    • HD

      萨拉的入会仪式

     剧照

    驱魔人1973 剧照 NO.1驱魔人1973 剧照 NO.2驱魔人1973 剧照 NO.3驱魔人1973 剧照 NO.4驱魔人1973 剧照 NO.5驱魔人1973 剧照 NO.6驱魔人1973 剧照 NO.16驱魔人1973 剧照 NO.17驱魔人1973 剧照 NO.18驱魔人1973 剧照 NO.19驱魔人197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愁云惨淡的华盛顿市,一幢普通公寓内,单身妈妈克莉丝(艾伦·鲍斯汀 Ellen Burstyn 饰)和女儿芮根生活于此。然而近一段时间,克莉丝却被女儿种种怪异的举止折磨得烦躁不堪。芮根的行为举止怪异,迥异常人。克莉丝带她求医问卜,终无所获,甚至精神科医生也束手无策。万般无 奈之下,几近绝望的母亲求助于莫林神父(马克斯·冯·西多 Max von Sydow 饰),一个有着丰富驱魔经验的老者。恐怖的夜晚,神父与藏身少女体内的恶魔展开连番较量。这是一个注定让无数人永生难忘的恶魔之夜……  本片由William Batty根据1949年一起真实的驱魔事件创作的小说改编,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混音奖和最佳改编剧本奖。

     长篇影评

     1 ) 没有弗里德金的驱魔人是成不了驱魔人的



    电影的高成本和高艺术水准无必然联系。
    这是个已被验证了无数遍的基本命题。

    大制片厂制度和雄厚资金后备根本就不能保证成本的最终回收。绝大多数时候,大制片厂拍一部影片就好比庄家操作一只股票,大家其实心里都没底,但总得拍点什么。于是就先挑剧本,挑不出好的那就差的里面选一个还过得去的。再请导演,真正有能力驾驱的看不中这个剧本的话,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不挑食的导演。。。一步步赶鸭子上架,得拍且拍。最后弄出来的成品自己看了都心凉。没办法,得回本啊,那就出钱找人吹,砸钱蒙大众,观众是能蒙进影院一个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

    然而:导演是灵魂,摄影是皮肤,剪辑是骨架。

    73年的弗里德金已是一个驾驱能力极强的导演了。我们得庆幸小说驱魔人的首版电影改编剧本被弗里德金接受,而未落入平庸之辈之手。在经历了71年的法国贩毒网的历练之后,弗里德金在影片整体把握上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特别适合动作片的表现。其鲜明视觉形式存在于镜头调度和场景切换上。这是种对形式主义的深刻挖掘和创新。
    只是我个人惊讶于制片厂会叫弗里德金来拍摄该片,而不是其他的传统恐怖片导演。比如George A. Romero。虽然后者的B级片气质并不能掩盖影片的A级艺术水准,但叫一个从没拍过恐怖片的来拍陌生题材不亚于进行一场赌博。但制片本身既是一场赌博,不是吗?又有哪个制片厂能否认这点?还好,他们赌对了。他们选中了当时最热门也是最志得意满的动作片导演,想给这部传统的宗教降魔影片注入一点新鲜元素。

    如果我们注意影片的前半部分,能体会到一种发源于60年代,在越战后期越发成熟的70年代影像风格。那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更注重个体、局部、片段的“左派影像”风格。好吧,我得承认,这个新名词是我杜撰的,自从若干年前的一次触电事故之后本人的杜撰名词癖好得以费解式加强。什么“左派影像”,那只是针对70年代以前迷幻药还没有泛滥的,老派共和式的,不思进取的大好莱坞式的,学院教条主义式的影像来说的。要说那些新冒出来的类型,可以用“新浪潮运动对商业电影的重新包装”来简单概括。

    弗里德金以他自己的镜头调度和场景切换来表达出的惊秫感是怎么样的呢?有几个场景是非常令人回味的:马车从巷子里突然窜出;主人公以颤抖的手从铁盒里取出药片;那个独眼的打铁匠在叮叮当当的打了一会儿铁之后抬头看向镜头并一边抹着汗;烈日下,主人公望向对面山丘顶上的魔怪雕像,那座雕像犹如处在海市蜃楼里那样似幻似真,仿佛随时会在眼前消失。这几个镜头在脱离剧情的前提下是意义不大的,但在影片中却给观影者以强烈的心理暗示:在这片西亚的陌生土地上,有些事情正在隐伏着,酝酿着,却没有明显的逻辑来提示主人公包括观影者会发生什么。

    毫无疑问,弗里德金以该片树立了恐怖片的新样板。我们毫不怀疑该片严谨风格的必要性,这对一个处于创作巅峰阶段的导演来说是必需的。由于弗里德金对西亚原始宗教中邪魔的经典诠释以及一些新类型的心理惊秫表现手法可以这么认为:没有弗里德金的驱魔人是成不了驱魔人的。虽然这个结论略嫌武断。

     2 ) 《驱魔人》背后的真实故事

    《驱魔人》一直被传是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根据记载,1949年1月,美国马里兰州,一位年轻的女士多罗希在卧室中离奇死亡,死状恐怖,当时谁都没有想到,她的侄子,14岁的约翰会成为这个悲剧的延续者。不久后,诡异事件接连发生,约翰的床经常毫无原因的剧烈抖动,食品和刀叉会在房间里突然飞行。约翰的性情也变得暴燥,焦虑,并经常做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自残行为,当他的父母试图使他平静下来时,约翰声称自己是多罗希。


      一个月后,约翰的身上开始出现怪异的符号并呻吟出无法辨认的语言,,一位天主教神父试图用圣水和十字架为他驱走魔灵,但是事情变得更糟,约翰身体却趋近于死尸,五官开始扭曲,牙齿全都脱落,整个身体血肉模糊并且浮肿,流出浅绿色的浓液。3月,圣路易斯的大主教指示会士劳伦斯为约翰进行正式的驱魔仪式,仪式每晚都进行数次,约翰却不见好转。劳伦斯在研究了了所有关于驱魔的古书后,终于找到了驱走恶魔的方法。4月18日,劳伦斯使用一种特制的项链再次为约翰驱魔,衰弱的小约翰长长的呼出一口气,魔走了。


      驱魔事件发生的时候,影片《驱魔人》的制片兼编剧威廉·彼得·布莱迪正在乔治敦大学上学,20年后,他根据这件事写出了《驱魔人》这部震惊世界的小说。
    (另外,本片在拍摄到发行期间剧组有多人死亡,不得不让我们联想起某些内在联系)。




      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一次旅行中无意间拾得一块外型特殊的石头,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从此不断发生...

          本片可谓是曾经拍摄过的最恐怖的电影之一,它图解般的描述了人类与魔鬼之间传奇的争斗经历。讲述了12岁的里根-麦克尼尔(琳达-布莱尔饰)被恶魔附身,她的母亲克里斯-麦克尼尔(埃伦-伯斯泰因饰)、神父卡拉斯(贾森-米勒饰)和招魂的牧师梅林(马克斯-冯-赛多饰)为了解救小姑娘的灵魂而与魔鬼不懈斗争的故事。
    驱魔人之路

          《驱魔人》的经典基于原著小说的成功,而该小说一开始便被蒙上“源引真实事件”的离奇外衣。这种所谓“现实中的事件”被诉诸文字,继而幻化成鲜血淋漓的影像,其带给人们的将是无与伦比的恐惧与好奇。有些东西确实不是科学所能解释的, 导演威廉·奥马力对学生们说,电影大约百分之八十都是真的。他宣称介于荧幕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就是:这是一个男孩而不是女孩着魔了;着魔并不是发生在乔治敦,它发生在华盛顿之外的马德里岛;并且"豌豆汤的呕吐物"的颜色不是绿色的。他还申明其他任何出现在电影中的东西都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纵观此前面世的《驱魔人》系列电影,能够真正让观众奉为旗帜的莫过于1973年的第一集。这部甚至对后来美国流行文化都影像颇深的影片无疑成为后来恐怖片争相效仿的范本。或许是前作太过突出,其后的两部续集并没有引起太多反响。尤其是1977年的《驱魔人2》更是由于导演约翰·伯尔曼(John Boorman)对原作的不屑一顾而成为贻笑大方的烂片“典范”。从历史的角度看,此次制片方之所以痛下决心重拍前传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同时,也说明“驱魔人”的道路必须要有四处喷溅的血浆和令人作呕的特效支撑才能引起广泛的认可。

           1990年,原著作者布拉蒂为挽回《驱魔人2》的不良声誉,自编自导了《驱魔人3》,但影片仍旧没能完全继承第一集强力震撼的视觉刺痛。而是通过较为隐忍的想象调动观众的恐惧。或许是由于自身导演功力所限,第一集中极富创意的取角与运镜在第三集中也消失无踪。即便如此,第三集仍凭借紧凑的情节和贯穿始终的邪恶氛围成为驱魔人“真正的续集”。

           为影片拍摄前传,在好莱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举动。为影史上最为成功的恐怖片拍摄前传其压力可想而知。无论是饱受票房困扰的芬兰导演雷尼,还是被逼无奈再次“放血”的投资方,一定都在期待这部《驱魔人前传》能为他们带来好运。

             西方文明的起步和进步,中间总穿插着宗教信仰的问题,不管是中世纪黑暗年代还是文艺复兴,多少都与宗教牵扯丝缕。这部作品如果挖掘一定的深度的话,无非就是对于6、70年代的社会背景而发自出天问式的思考:还信仰上帝吗?
             人是一种非常容易被蛊惑的物种,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宗教中道德的约束力非常强大,制约着人性中为恶的一部分。如果约束力被削弱,人性中最为阴暗的东西就会成倍的放大。《驱魔人》中有关少女被魔鬼附身,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人性中的弱点被发掘——恶魔附身,力量无限增长,这种场面很容易让人想起和魔鬼做交易的圣经故事。
             撇开这样沉重乏味的话题,从电影本身来说,《驱魔人》的故事情节还是很有独特的一面。电影没有就女孩为什么被魔鬼附身、魔鬼来自何方进行过多的阐述,而是着重对女孩被附身之后的变化进行浓重的刻画。考虑到30多年前的科技水平,《驱魔人》中女孩骇人的脸庞实在是做的太出色了,没有如此出众的化妆技术,《驱魔人》带给人们的恐怖感必定打折扣。毕竟视觉冲击力有时候比心理暗示能更直接、更迅速的提高人们的肾上腺素的分泌、失声尖叫的分贝量

     3 ) 无愧经典

    一直感觉美国的恐怖片基本靠感官刺激,这些年黔驴技穷干脆热衷起翻拍日本片,太没创意。

    但是没想到这次被驱魔人这样一部三十几年前的老片颠覆了我对美国恐怖片的认识,原来人家1973年就已经拍出这样的片子了,现在看起来真的是一点也不显得过时,剧情、节奏、音效、灯光,甚至不多的几个现在看起来很朴素的特效镜头(朴素,但绝不简陋),都很好的衬托了影片的气氛。

    所谓经典,是要能够承受时间考验的,二十年前的票房大片,你还愿意找出来看的有多少?也许能找出一些,但如果是二十年前的恐怖片呢?可能就不多了吧。

    影片里有一个镜头,小女孩像蜘蛛一样从楼梯爬下来,据说这个镜头在1973年的版本中是没有的,原因是华纳认为这样的镜头过于吓人,哈,你有被吓到么?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观众对吓人镜头的承受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以现在的眼光,可能并不适合把驱魔人当作“恐怖片”来看,如果你对恐怖片的理解是一定要有几个重量级的“吓人镜头”的话。对我而言,我的确没看到恐怖,但是看到了震撼。

     4 ) 关于附身原因的一点小猜想

    有一点感慨,尤其是那段争议颇多的驱魔仪式,感觉在那一段中墨林神父的所作所为很无力,以主的名义命令恶魔离开芮根的身体,结果还是做了无用功,相反的,在卡拉斯的son of bitch, take me, take me(应该是son of bitch吧,记不清了)中,扯下了卡拉斯的项链,离开了小女孩的身体,附身在他身上。感觉有点宗教意义上的讽刺。

    还有比较主要的一点就是关于芮根为什么会被恶魔附身的猜想。

    看弹幕说是因为芮根吃了属于恶魔的小饼干,我有点懵逼,我是没有读过原著,也不太了解背景的,只看过影片,但感觉不太像,影片中只有卡拉斯在做礼拜时出现了小饼干,其他地方都没有感受到小饼干的存在感。

    我的猜想是芮根亵渎了恶魔的原型,恶魔很生气就附身在她身上,以此作为惩罚,直到她死才会从她身上离开。

    而我说芮根亵渎了恶魔的原型的根据是影片中芮根做了一个雕塑,与恶魔的原型很相似,与影片开头中恶魔的原型相比少了下半身的生殖器。还有一段就是,教堂的雕像遭到破坏,胸口与下半身一共出现了三个凸出物体,让我感觉恶魔是因为芮根少做了下半身的凸出部位而生气,从而附身到她的身上,决定以此惩罚她——在这之后的一些片段——恶魔说,你不知道她做了什么! 我感觉可能是因为少做了下半身,毕竟这玩意还是很重要的。还有在医治过程中说的脏话提及下半身,and 在心理催眠过程中把心理医生给爆了,最关键的是影片中有一段是恶魔拿东西不断的扎芮根的下体,这让我感觉很有惩罚的性质。

    这些地方都让我觉得是因为芮根做的与恶魔原型相似的雕像少了重要部位才会让她被附身。。。

     5 ) 真正的恐惧源于信仰的坍塌

    首先必须得承认社会学是一门伟大的学科,至少某些定律在还能为我们所证实并且接受,比如“怎样的社会产生怎样的文化”。所以,二十世纪的张艺谋拍得出《活着》而二十一世纪的张艺谋拍得出《三枪》。同样,七十年代的美国,诞生了史诗级的恐怖片《驱魔人》。
    还是得庆幸,七十年代的美国毕竟还比较严肃,拍的恐怖片也是严肃的。电影的恶魔不是那些从电视里爬出来的孤魂野鬼,而是具有强烈的宗教意味,是教会与魔鬼不共戴天的世仇。偏偏本地教会,还是基督教里最为保守的天主教。魔鬼从何而来,它意欲何为?影片没有说明,但是它侵占了童贞女的身体——这被基督教徒认为是最为圣洁的,这无疑是强烈的暗喻。它亵渎圣像,趋势小女孩当众小便,在医生面前露出私处,用十字架扎自己下体。对于一个70%以上人口为基督徒的国家来说,这不啻于最大的侮辱——还有什么比这对主恩赐的践踏更为荒谬的事情?魔鬼的肆无忌惮,医生的手足无措以及神父的无可奈何,三者鲜明的对比,就好像世界末日来到,却没有看见主赐予的救赎,我们所依赖的,竟给予不了我们力量。面对魔鬼,神父所做的,不过是挥洒圣水,诵读《圣经》,还有用手在胸前划十字架,这些在魔鬼面前,太过卑微,它过于强大,以致于我们几乎绝望。
    《圣经》说,魔鬼是天生的谎言家,它摄人心智,偷走人的灵魂。最初的魔鬼撒旦,便引诱最初的人类犯下了原罪。当最后马伦神父惨死在魔鬼手中,被恶魔附体的小女孩露出狡黠诡异的笑容时,一切都恍然大悟:这个恶魔一直在欺骗我们,它假装惧怕圣水,而那不过是卡拉斯神父用来测试它的蒸馏水;它假装会说拉丁文以证实它古老的身份,但在录音回放时才发现那不过只是倒着说的英文;它假装在马伦神父的驱逐下受到伤害奄奄一息,可事实证明那不过是它反戈一击的前奏;它表现出自己的弱点来让我们有了渺茫的希望,又在我们为之努力是将这希望打得粉碎。魔鬼太强大,它无所不知,无孔不入,甚至能够模仿卡拉斯神父死去母亲的声音来哀求他,来干扰他。当观影者发现,以主的名义都不能驱走它,万能的主在他面前毫无用处,三位一体和原罪说构成的基督教基本教义,在魔鬼的肆虐下扭曲,魔鬼的诞生似乎是为了将上帝永生为之赎的罪孽一笔勾销,自己代替了上帝的末日审判,而这审判的结果不是善者上天堂,恶者下地狱——而是全部处死!此刻,对于虔诚的基督徒,终生的信仰瞬间倒塌。就像驱魔的高潮部分,卡拉斯神父随着马伦神父带着颤抖的嗓音一遍遍重复道:The power of God will confess you!似乎他只是通过调大音量来给自己壮胆,而内心的信仰,已经开始动摇。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两句七十年代的美国,那是混合了越战,婴儿潮,女权运动,性解放,嬉皮士的七十年代,就像充满了大麻味的摇滚,不断刺激着当时民风尚保守的美国社会,任何对于主流社会的冲击被当做英雄式的行为,而这让传统的主流社会惶恐不已,处于社会变更期的美国,出现各种离谱的思潮都不为过。这部电影,也许暗示主流社会对新生事物的恐惧,也许暗示了离经叛道在当时的普遍性,映射到电影里,就成了教会的魔鬼的相互博弈。有意思的是,现代医学在电影里被讽刺得一无是处,似乎只有宗教才能代表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希望。
    我承认女孩头部180°旋转和反身做蜘蛛爬行着实把我吓了一跳,但回味之后最恐怖的,是无处不在的宗教神秘主义气氛,是被魔鬼亵渎后流血的圣像和圣母玛利亚毫无表情的面部,以及纯洁的小女孩一系列污秽的行为。
    最后不得不再说一句,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6 ) 非理性·女权主义·信仰缺失·过度阐释

    首先声明,下面文字绝对过度阐释了,只是不知道哪一段是过度阐释的。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的出彩不在于恐怖——习惯重口味的我几乎没有感受到恐惧,而在于在清澈的画面中折射的社会现实。
    当然,我有个习惯就是不看主线看复线。

    还是先谈主线吧。
    最恐怖的镜头应该是小女孩的头部旋转一百八十度吧,不过因为前面已经有一个人物在幕后被扭了头,所以也算打了一针预防针。倒是小女孩像动物一样翻转躯干倒立着爬下楼梯更为震撼!可惜时间又稍微短了一点,不然我就晕过去了。不过,可能导演正是怕影片太吓人了,所以才让每个恐怖镜头都一闪而过,不让它们来折磨观众吧。
    其实吧,最令我心神不定的是那个巴比伦的神或者鬼怪的雕像,不论是开始出现那次还是在小女孩屋里那次:我一直害怕这些远古时期的东西,因为我无法了解它们的秘密。反观当代的恐怖事件,我至少可以试图去解释,给自己一个希望说:我可以找到答案的!然后就不那么害怕了。
    这种心理和信仰上帝的原理差不多,就是给你一个最终保障,让你大胆去面对。而对于古代未知文明,我探究一番得出的是什么结论,是在探究之前无法预知的。是神秘感、对终点的未知带来的恐怖。继续还原,总之,是“无法掌控”或者 “不可知”的恐怖。

    除去恐怖,这部电影还有很多可以谈论的。
    偏一点的:它对当年轰轰烈烈的女权主义打了五十大板(不知是不是对男性社会的埋怨,但奥斯卡获奖影片很少有绕来绕去正过来反过来的讽喻)。男主人的缺失,造成了这个家庭的不稳定感。母亲基本在外忙事业,虽是个女强人(在她饰演的电影中也是反叛的女领导者),但女儿也因此无人照看。强势的母亲虽然据理力争,可是仍旧要服从男性医生的指示,给女儿一堆无益的治疗。从头到尾,她没有对女儿产生正面的、直接的效果,她一直在求助各方帮助。医生都是刻板印象的男性、(几乎)白人、中年以上。
    更偏一点的:对流行文化也有涉及,因为男警官去找女明星签名,但是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喜欢,而说是自己女儿喜欢。
    主要的讽刺:对当代医学、心理学和科学的质疑。看看那些堪比恶魔的手术和检查吧,医生们言之凿凿地劝说女主人:相信一切疾病都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吧!
    然而,第七封印中的骑士——麦克斯•冯•西多——饰演的老牧师,在接受女主人的敬酒时说:“医生告诫我不要喝酒。但是谢谢上帝,我意志不坚。”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吧!这是本片除却恐怖之外的点题句:上帝教我不要相信医学!
    除了这位老牧师坚定地认为魔鬼的存在(可是即使如此,他仍旧需要用速效救心丸!),连亲眼见过附身魔鬼施法的小牧师戴米也不相信:他多次试图用心理学来向女主人解释女儿的病情。这也可以想见他为何当了牧师又去学习精神病学,还用精神病学的原理来写研究魔鬼附身的论文。事实证明他错了,科学错了,理性错了。非理性因素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古巴比伦,在非洲也存在(老牧师经常在非洲驱魔)。这是否受到了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呢?或者借助电影的广泛影响力,同时为后现代思潮推波助澜?

    下面谈一谈本片的主角,两位牧师。当然,影片在戏份上的安排非常好,没有给任何一个人物主导影片的机会,让观众把注意力从人物身上稍稍分开,投入到这个满是问题的社会。
    戴米牧师心有魔障:他选择了牧师的职业,因此赚不到钱,没钱给母亲治病,反而害她进了精神病院,加速了她的死亡。(对比《黄金三镖客》中的天主教牧师,为了谋生才不得不去当神父,当地只有强盗和神父能维持生计。本片中的耶稣会牧师戴米却过着比别人都清贫的生活。)魔鬼抓住了这一点,几乎让他崩溃——魔鬼向来是抓人的弱点进行攻击。老牧师则说,不要跟魔鬼谈话,他会诱惑你。他的坚定甚至有一种加尔文式的不容辩驳,开始还让我疑惑了一阵,后来发现他是对的。
    驱魔的过程有一定的程式,但绝非平庸俗套。一个坚定的有经验的主导者,一个稚嫩的协助者。老者死去,把信念传给新手(不过本片采用了一种变体,给了新手以愤怒)。新手代替老者完成事业。两人对着漂浮的女孩,大声念着The power of Christ compels you! The power of Christ compels you! The power of Christ compels you! The power of Christ compels you! The power of Christ compels you! The power of Christ compels you! The power of Christ compels you! The power of Christ compels you! The power of Christ compels you! The power of Christ compels you! The power of Christ compels you!这一幕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好激动啊,宗教的力量。

    你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疑问:为什么基督教可以驱走各种鬼怪,无论是非洲的还是巴比伦的?
    且看最后的驱魔成功:
    这是一处象征,第一遍看几乎没注意,第二遍也没想周全,感谢@圣像之源。 “Son of a bitch! Take me ! Goddamn! Take me! Take me!!”戴米并非有意,而绝对是出于愤怒和绝望,喊出这些亵渎的话,而且马上诉诸暴力解决,这都不是牧师的风范。可是魔鬼听见这些话,竟然顺从地侵入了戴米。这时被附体的戴米想掐死小女孩,但是短暂恢复记忆的戴米选择了自杀(感谢@厚脸皮膀小胱),从而拯救了小女孩。
    这不是绝妙的讽寓么?
    其一:来自@圣像之源。基督教拿魔鬼是没办法的!不管你多么渎神,甚至只有当你渎神时,你才拥有了足够的力量。所以,基督教实际上是个可有可无的信仰,给观众的绝望。
    其二:不想死,不想牺牲,只想战胜的时候(老牧师),却战胜不了魔鬼;一旦说出牺牲,瞬间就成功了——当然是以牺牲为代价。说明我们必须赎罪?可是戴米罪不该死啊。大概还是说,不需要征服,反省自我、自我赎罪才关键吧。越战在1973年结束,本片在1974年上映,有关系么?
    第三种讽寓解读:老牧师说,不要跟魔鬼谈话,他会诱惑你,欺骗你。他谨遵他的一套驱魔方式(有效,但很死板)。然而,最后却是小牧师和魔鬼的直接对话,才驱赶走了魔鬼。交流,尤其是和那些看似不可以交流的人交流,是很重要的。心理学讲究这个。政治学也要讲究这个,把人妖魔化可不好。
    第四种:或者说,提倡牺牲,提倡为他人承担痛苦。这一点,除了最后一刻的戴米,医生、老牧师,甚至母亲,没有一个做到的,大家都极尽所能地折磨小萝莉。(这一角度应该最靠谱了。)两位牧师在休息时谈起:为什么选择这个小女孩?老牧师说:让我们拒绝相信上帝爱我们。这都是空话。小女孩是无罪的,有罪之人的牺牲拯救了她。
    这样,我开始的疑问(基督教的驱魔术,怎么会对古巴比伦的魔鬼起作用呢?这不是成了世界警察么?)已经解开了。本来基督教的作用就不是特别明显的。

    虽然死了两位牧师才驱走魔鬼,虽然发出渎神言论才最终取胜,无论如何,基督教在片中扮演了正面的角色。几位牧师都是好人,敢于付出的人。对基督教只是委婉批评:照本宣科的做法、生硬的教义是不够的,也不必言必敬神;交流、牺牲和爱才是王道,有了这些,自来水也是圣水。
    另外,通过警察约两个牧师看戏都被回绝说“看过了”,影片告诉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论是哪个牧师,都看过你想看的那出戏,不管是奥赛罗,还是呼啸山庄。
    还有最后的一幕:虽然小女孩(和她妈一样)都不信教,却在最后热情地亲吻了牧师,这似乎是对基督的一种肯定,一种信仰的回归。

    欣赏本片的摄影。很多推拉镜头。艳丽、饱和的色彩,很漂亮,比较偏冷色调。当女主人踏着欢快的节拍走在大概是红墙绿树的常春藤校园中时,景色是美极了,迎风闪过的几个穆斯林妇女,大概预示了本片的魔鬼即将来临?
    音响效果不咋地,结果还获了奥斯卡最佳音效奖,搞不懂。

    最后,讲讲拍摄的花絮。
    威廉•彼得•布拉迪怀揣着小说跟华纳兄弟公司签了合约,要求自己选导演,结果圈定的三位导演——阿瑟•佩恩、库布里克、迈克•尼克尔斯,都拒绝了请求。威廉•弗里德金得到了这个机会,名利双收:《驱魔人》全球票房达到了8800万美元,成为当时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第四位,弗里德金也收获了一座最佳导演的奥斯卡小金人。约翰•布尔曼(John Boorman)也拒绝了导演《驱魔人》的机会,因为他觉得故事剧情“对于孩子们来说太残酷了”。然而,他却接受了驱魔人续集《异教徒》(The Heretic,1977)的导演邀请。库布里克再次拒绝了《驱魔人》续集,事实证明他比布尔曼要有远见:在一个已经极其成功的影片基础上,再有所突破是很难的。《驱魔人》续集不出所料地成了一场灾难。
    而库布里克当时在拍的《巴里林登》却遭遇了资金困难,几乎被迫停工。他大概有点酸,耿耿于怀地坚信华纳公司是用《发条橙》的收入投资了《驱魔人》(预算超支了)。或许正是《驱魔人》的成功,促使库布里克拍出了自己的恐怖片《闪灵》(和小女孩一样,闪灵中的丹尼也有一个灵魂附身——东尼)。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来发行的《闪灵》DVD(2007)的碟片中,有一个短片The Visions of Stanley Kubrick是导演和演员们对库布里克尤其是《闪灵》的评论,弗里德金正在其中,他给了库布里克极高的评价,而且留下这样一段有价值的评论:
    “艺术家的责任是提出问题,不是给出答案。它得反映社会。库布里克是伟大的艺术家,或许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的责任是反映社会,说出他自己的看法,不是提供解决之道,或是建议该如何改善生活。”

    大半夜的,宿舍都睡了,为了找细节翻看影片,还真是吓人啊!!!再也不说这片子不吓人了!稍微有些(对基督教)态度不明朗的好片!

    2011-9-30

     7 ) 你可能感兴趣的25件事

    (译) 1,片尾向卡洛斯身份告白的是一位天主教神父,威廉·莫莱。为了让他看上去更具惊吓感,导演威廉·彼得·巴莱出其不意地地扇了他一记耳光,旋即高喊开拍!这位神父至今仍任教于福特汉姆大学。 2、驱魔一场戏首次开拍时,琳达·布莱尔台词中的污言秽语一度骚扰到了绅士风度的马克斯·冯·西多,使其突然忘词。 3、为使观众紧张,影片插入极短促的快闪镜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恶魔面孔(见上图)。这张脸属于曾出演过幸福日子和总院的爱琳·迪兹。此镜头即使今日重看,仍让人心惊肉跳。 4、里根以十字架自渎的场景使人不安。爱琳·迪兹替身拍摄了被里根抽脸的镜头,导演觉得特技需由更壮硕一些的演员来完成,镜头从替身背后拍摄。拍摄自渎时,琳达·布莱尔说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什么,以及粗俗动作所代表的含义。 5、发自于琳达·布莱尔体内的恶魔嘶吼,声音实际来源是被驱赶进屠宰场的猪的叫声。 6、拍摄期间,艾伦·伯斯汀不幸遭受永久性脊椎挫伤。也就是被摄身女儿摔出的那场戏。她从床边狠狠摔下,撞到尾椎,疼得大叫。画面由镜头如实记录,使这场戏的真实感大大提升。 7、为制造卧室冰窟效果剧组动用了四台空调。温度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出汗都会把剧组人员和演员冻僵。有一次,剧组还没进场拍摄,屋里潮气太大,竟然有冻结的薄冰掉下。身处真实冷库,演员根本无需现代电影所惯用的伪造呼气喷雾。 8、影片在英国首映时曾被多个城镇议会强制禁映。结果引发了一场“驱魔人巴士旅行团”的奇特景象:商业旅游公司组织大巴车队去临近那些允许上映的城镇影院观影。 9、1974年首映时,有影迷昏了过去,并撞到座椅,折了下巴。随后他起诉了华纳兄弟以及导演,声称是影片所用的潜意景象才导致了他的昏厥。最后公司以未经公布的数目摆平了官司。影片对当时观众的冲击极为强烈。多家影院都出现急救车赶去救治晕厥或进入歇斯底里状态观众的情形。 10、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驱魔师》可视作史上最卖座的R级电影! 11、由于争议性内容,本片被禁止以视频方式在英国发行。直到1999年,英国电影审查维护员审议通过了该片的未剪接版本。 12、被摄身的里根喷向卡洛斯神父的东西,其实是一种豌豆浓汤。而且必须使用安德斯牌的。剧组人员曾试过坎贝尔牌的。效果不佳。 13、导演曾询求技术顾问托马斯·伯明翰姆对片场实施驱魔,但遭拒绝。理由是那么做会增加人们的焦虑不安。伯明翰姆神父最终来到片场,赐福安抚了演员和剧组。 14、导演回想起1970年的魔幻经典《鼹鼠》之后,请来该片的音效师冈扎罗·哥维拉为本片配制声音特效。其中最难令人忘忆声效来自里根头部的360度环绕。那声音其实是由麦克风前反复扭扯一个皮制钱包所发出的。 15、小说灵感来自于据说来自于1949年发生在马里兰州和密西西比的真实驱魔事件。几家当地媒体都报道一位牧师在业余通灵学聚会演讲中,宣称自己曾对一位名为罗比的十三岁的男孩实施过驱魔,过程持续长达六周。 16、片中最著名一场戏中的一个最著名的镜头,被用作本片的宣传海报,及DVD等视频发布的封面。灵感来自于1954年画家雷内·玛格丽特的系列作品,“光线王国”。 17、琳达·布莱尔在被扔到床上时,因道具破碎而伤到了后背。 18、琳达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可后来人们才得知,前最佳女配角得主梅赛德斯·麦坎布代配了恶魔的声音。按照奥斯卡的规定,一旦提名,不能撤回。但角色演绎曾有其他女演员参与的争议事件,也使得琳达最终无缘奖项。 19、呕吐桥段,由爱琳·迪兹代替琳达·布莱尔完成。为此还发生了关于呕吐冠名的诉讼官司,原告败诉。造型大师迪克·史密斯以迪茨的面部轮廓设计了一副热塑有机玻璃制面具,固定于嘴角和脑后。然后,在口腔内放置一个可以强制终止的呕吐伪装喷嘴。呕吐物则由精心嵌置在脸颊两侧面具内的导管提供。装置较比复杂,迪茨带上之后几乎无法吞咽或闭嘴。 20、驱魔人台阶。这一总共75级(一说是74级,有一阶很小)的台阶位于乔治城的M大街。为拍摄卡洛斯神父摔死一场戏,特别铺设了厚达半英寸后的橡胶。特技人一共摔了两次。乔治城大学的学生曾向现场围观者每人收取5美元。 21、琳达·布莱尔遭受了来自宗教狂热团体的死亡威胁。他们认为影片在美化撒旦!华纳兄弟不得不在影片上映之后,雇佣保镖保护琳达长达半年之久。 22、附身里根的恶魔本命叫“帕祖祖”。但此名在另个版本中未被提及。片中,帕祖祖对卡洛斯神撒谎说自己就是魔鬼。后来与莫林神父的交谈证明他撒了谎。 23、为制造里根喷吐的声音特效,梅赛德斯·麦坎布反复咀嚼苹果糊和生鸡蛋的混合物。 24、在小女孩里根的选角过程中,导演声称自己曾一度试镜过成人侏儒演员。 25、耗时一年的拍摄过程中噩运不断。其中包括在九人往生,以及那场发生在某个周末的导致片场焚毁的神秘大火。片中扮演导演,以及卡洛斯神父母亲的两位演员,于影片上映前去世。

     8 ) God is not here

    驅魔人這部電影號稱"most scary movie ever" 而個人看完之後卻並沒有出現驚悚發抖的症狀. --卻也不能說不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理由如下.

    電影前半小時風平浪靜得讓人寧願去打點興奮劑-我的意思是, 我從沒有見過這麼平常的恐怖片開頭,這麼平常得讓你覺得這是一部家庭倫理片. 沒有任何的超自然 沒有任何的恐怖渲染, 只是告訴我們小女孩脾氣反復無常

    事實是, 在影片的后一個多小時裏,事情也依然平靜得讓人安心. 讓人印象深刻的-視覺上來說除了三百六十度腦筋急轉彎和拱橋下樓梯之外, 實在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恐怖鏡頭. 不過這也是這部片的特點--這是一個關於信仰的恐怖片, 而不是一個關於恐怖的恐怖片.

    影片是絕望的,爲什麽? 其實我一直以為, 裏面那位強大的牧師的驅散法術是會很輕易地將惡魔趕走的, "the power of Christ compels you!" 如此無畏和正義的聲音,如此對人子和主的信心, 怎麼會讓你覺得不會呢? 聖水灑向惡魔之軀的時候, 惡魔受經文影響懸空,一切都指向一個結果-惡魔必死無疑.

    但是這之後給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大牧師在驅魔過程中居然死了,小牧師衝進房門看見大牧師被殺,憤怒地在咒駡之中(You son of a bitch!)引出惡魔附上自己的身體并自殺犧牲與惡魔同歸於盡

    這個地方開始,影片的"恐怖之處"被真正揭開-信仰和勇敢,純潔和正義是敵不過那古蛇和軍團的, 只有無盡的憤怒(咒駡和狂怒)和犧牲(自殺卻是基督教所禁止)才把事情解決. 在小牧師用咒駡吸引惡魔附體的時候, 他把自己身上帶有神聖力量的項鏈給扯下并丟棄, 才得以順利被惡魔侵佔身體,然後通過跳樓自殺來殺死附體的惡魔.從本質上來說,他的這一系列行為, 包含了:1暴怒. 2.欺騙 3.自殺.恰恰是三種惡(或者說基督教所反對)的精神,和信仰的拋棄(甩掉項鏈的隱喻),使他"戰勝了"惡魔.這裡再聯繫在之前驅魔過程中,小牧師所表現出來的不堅定, 和不由自主地恐懼等等... 我們可以說小牧師的行事方式已經完全與信仰無關, 而是單憑一腔憤怒和絕望而已. 這個時候再聯想影片開頭伊拉克的一個學者(?是不是學者不清楚,說阿拉伯語/希伯來語)和大牧師說過的話"以魔制魔(Evil against evil)"... 影片的"恐怖"便形成了.電影的主題也許可以概括成"上帝的不在場"這又使我想起另一部電影「第七封印」(Det.Sjunde.Inseglet)裏"沉默的上帝"的主題.當然這個恐懼感大概只有西方的觀眾能夠切身體會-信仰的無力, 在基督教社會裏,這樣的主題也許才有真正的效果,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不信基督的中國觀眾來說自然卻毫無作用了.

     短评

    一部多么艺术的恐怖片啊。真希望伟大的弗里德金能多拍几部片子,或者多讲几次课。分镜头写得超好,跳跃的镜头超有感觉,弗里德金的调度超牛。

    5分钟前
    • 小A
    • 力荐

    【SIFF大光明1厅重温】我的恐怖片十佳之一。影片内核应该还是异教的恶魔与天主教驱魔仪典之间的悬殊斗争。前半段节奏稍慢,后半段足以令基督徒震悚。PS:本片获得10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及最佳音响。美国恐怖片执牛耳之作,后世惊悚/恐怖片中许多经典桥段均来源于此。(9.5/10)

    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完全不记得以前什么时候看过就记得吐得很恶心看完脖子很痛……电影节复习了一下,色彩和场景转换还是很有七十年代FU的,蛮好,细节也做得很用心,全片最恐怖的地方大概在于全场屏息凝气之时前排突然有个男的大喝一声“你们讲话一个小时了讲完没有?!” 23333333

    8分钟前
    • JUNWK1334
    • 推荐

    关键中间电影院有人大吼一声,“不要讲话了”,瞬间我就吓傻了。

    13分钟前
    • shu
    • 还行

    《驱魔人》应该算的上美国恐怖电影的鼻祖或牛耳的地位。就算今天来看也不能算落伍的,它无论从音响、配乐、剧情铺设、灯光等方面都给后来的恐怖类型片做了很好的演示。就算把它的海报明眼的摆你面前,也会马上瞳孔缩小,汗毛竖立。

    14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推荐

    课上看的,我被从教室最后一排的桌子上吓摔倒了……当时影片分析的时候老师把这片子分析的很牛,可是现在想不起来他都说了些什么了……

    17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惊悚片的经典,确实不错。比他后来翻拍的什么大法师前传好多了。原来Ellen Burstyn年轻时是演这个的啊,她的样子跟《梦之安魂曲》里面的嗑药老太婆变化似乎不大。

    18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1973年出品。据说本片成为影史经典的原因在于它从故事剧本、氛围营造、音响、配乐、灯光等方面都给后来的恐怖类型片做了很好的演示。不过我认为最屌的地方在于这么一行字: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8.4

    2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siff11 很多场景都很经典,可以永垂惊悚片影史,故事很普通,没什么太大惊喜,1973年拍成这样足矣。可能以后回想起这部电影只会想到影城中那句响彻天花板的“不要讲话!”

    25分钟前
    • 一步之遥陈泣舞
    • 还行

    一点儿都不恐怖的恐怖片.

    28分钟前
    • kingfish
    • 还行

    好莱坞第一恐怖片最恐怖之处是改变自1949年发生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一桩真人真事。

    32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一点都不吓人!

    3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影史最艺术恐怖片之一,依然那句话:事关宗教最恐怖。中后段超神。

    38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9分,确实强,像拍普通都市片那样拍摄恐怖片,惊悚得不动声色,也没有过分渲染,突然来一下,直接吓翻。节奏特别好,慢慢铺陈,耐心推进,时不时都会有重击。没有为什么,生活中的恐怖,用拍摄普通影片的方式拍恐怖片,我果真比较吃这一套。看了导演访谈,在没有数码特效的时代他们的创造力爆棚了。

    43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用这种不急不徐的节奏来拍恐怖片还能这么好看也是不容易!被恶魔找上是不需要理由的,只能怨人品差喽…寻求驱魔师帮助的建议是由医生提出来的,当科学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靠宗教来解决问题了……这配乐已经被国内科普、法制、情感类节目用烂……

    45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对于无神论的我来说,不够刺激。比闪灵差远了

    50分钟前
    • 大刚
    • 还行

    驱魔片鼻祖,NB。现在看来也盖过什么招魂系列好多啊。画面也音乐都不用一惊一乍也相当吓人TAT

    5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有那么几分钟,能感觉到地狱就在眼前。

    54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前半部分略闷,原来美式恐怖老早就是这个套路了。先看《招魂》系列,再看这部经典,恐怖桥段已不新鲜,然而氛围和拍摄还是值得称赞。

    5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由于在社会背景主要是信仰上的差异,总是没有办法更喜欢。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